编辑“︁
魏启经济
”︁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警告:
您没有登录。如果您进行任何编辑,您的IP地址会公开展示。如果您
登录
或
创建账号
,您的编辑会以您的用户名署名,此外还有其他益处。
反垃圾检查。
不要
加入这个!
=总览= 本页面将以编写者的口吻,在词条中详细描述魏启大陆的各种经济运行模式和基本经济规律。 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以下条目从简编写。切记请勿将魏启大陆中的经济规律与现实中对号入座。 部分条目和规则可参考[[基本约定]]及本词条的对应条目。 =标准晶= 标准晶(Standard Spar,STD.SPAR),是魏启大陆用于衡量物质真实价值的一种尺度工具,以1g皇晶石价值的1/1000定义1标准晶。 随着皇晶石开采量的变化,标准晶的价值也在变化,但总体趋于稳定。各国货币与标准晶挂钩,并最终形成如今的汇率系统,即晶本位。 ===晶本位=== 晶本位即晶本位制(Spar Standard),晶本位制就是以[[皇晶石]]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晶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皇晶石(即货币含晶量);当不同国家使用晶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晶量之比——晶平价来决定。 晶本位制于魏启历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在历史上,曾有过两种形式的晶本位制:晶石块本位制、晶汇兑本位制。其中晶石块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狭义来说,晶本位制即指该种货币制度。 ===购买力=== 这里提供对标准晶以及货币价值的直观认识。为了简便起见,标准晶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购买力基本相同。 1标准晶的价值恒等于现实生活中的1CNY,因此,1伊尔大约相当于40.67CNY,大约可以40个棒棒糖,而1瓦郎大约等于6.32CNY,大约可以买两瓶可乐。 =货币= ===卡尼=== 卡尼(Kaneas),在魏启大陆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硬币,在[[标准晶]]概念还没有出现的时代,黄金和银代替了难以加工的[[皇晶石]]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而卡尼正是这段时期内流通于全大陆的硬通货。卡尼的铸造起始于魏启历1691年[[西联盟]]的成立,其目的是统一联盟内部的汇率问题,发行一种值得信赖的储值物。同年9月,[[东联盟]]成立,随即不久也发行一种与卡尼类似的硬币“加尼”。但在后续长期的南北的贸易中,各国发现互不相通的货币会导致不小的麻烦,因此在魏启历1753年的一次国际间谈判中达成共识,统一了卡尼的面额、成分和铸造工艺等内容。于是,标准晶前的第一个通行全大陆的统一货币诞生了。 在最初,卡尼是由2克的黄金以及一些银铸成的小硬币,其中银的含量是为了使卡尼的币值稳定。但因为金银价的波动导致其白银的成分几经变动,以至于在后来几次会议中,对于卡尼的具体价值方面存在巨大的分歧。在经历了数次会议,从魏启历1817年到1916年,其价值正式固定为158[[瓦郎]]或520[[南方元]]。 魏启历1949年,[[魏启大陆联合议会]]成立,卡尼的官方流通正式被废止,取而代之以更稳定、更容易被铸造和储存的标准晶。但卡尼的民间流通仍在继续,“卡尼”一词也早已成为口语或专业术语。尽管硬币本身不再流通,但卡尼一词在某些领域作为记账单位幸存下来。值得注意的用途包括专业费用(如医疗、法律等)、赛马以及某些贵重物品的销售。在各种情况下,一卡尼均指158瓦郎或520南方元(约合1000标准晶)。 ===标准晶块=== 国际通用标准晶块(International Standard Crystal Block,ISCB),又称“艾尼克晶块”(Eniac Block),是于魏启历1957年由[[陈意志帝国]]银行家[[艾尼克·埃罗尔]]提出的国际间通用的皇晶石交易规格,旨在规范当时混乱不堪的国际交易市场。 1个标准的艾尼克晶块是由纯度不低于99.999%的皇晶石制成,其规格为约3.43cm×3.43cm×3.43cm,即约40.52cm³,重1000g,价值为1,000,000标准晶。 艾尼克晶块由[[UPW]]的[[联合银行]]发行制造,每一块艾尼克晶块表面都覆有经UPW认证的耐腐蚀防划伤保护壳。若保护壳受损并暴露内部晶石体,如经过分割,则该艾尼克晶块将不再具有受UPW保护的认证效力。 艾尼克晶块几乎只用于国际间大笔交易及作为政府和银行等的储备晶,普通市民鲜少用到艾尼克晶块。 [[文件:std.png|thumb]] ===民用晶块=== 民用晶块(Civil Crystal Block,CCB),是与ISCB同时发行的小价值晶块,具有重量轻、便于携带、耐磨损、易于交易的优点。民用晶块的规格为1.00cm×1.00cm×1.00cm,即1.00cm³的立方形晶块,与艾尼克晶块一样,但表面覆盖的耐腐蚀和耐磨损薄膜更加坚韧,据称可以保证长达10年的连续市场交易而不损坏。保护膜受损的CCB需要回收至当地银行部门进行评估后回收并兑换等价值新CCB。 与ISCB不同,CCB的主体铸造材质为[[氪晶石]],以及混合了一些常见晶石如[[白晶石]]和[[亮晶石]]。这种混合晶石块的密度仅为3.5g/cm³,因此非常方便携带。1CCB的价值为100标准晶,是市场交易的硬通货,尤其是如[[铁桶帝国]]这种战乱频繁的国家和地区,CCB是当地人最常用的交易货币。 ===各国货币=== 从古代开始的贵金属和贵晶石货币,到如今的ISCB和CCB,其物质本质的局限性仍然限制了其大规模使用。因为对于平民百姓而言,其使用始终不够方便,因此在很早就有国家开始使用纸币代替贵金属和贵晶石。 '''魏启大陆'''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 ! 货币 !! 符号 !! 简写 !! 法定货币国家 !! 标准汇率 |- | [[瓦郎]] || £ || VL || [[徐意志联邦共和国]],[[铁桶共和国]] || 6.32 |- | [[伊尔]] || § || YL || [[胡意志帝国]] || 40.67 |- | [[人民币]] || ¥ || RMB || [[冉青人民共和国]] || 1.00 |- | [[南方元]] || ₦ || STD<ref>注意不要和标准晶STD.SPAR弄混了。</ref> || [[陈意志人民共和国联盟]],[[魏启联邦合众国]],[[欧兰古谭斯帝国]],[[维音-萧伯共和国联盟]] || 1.92 |- | [[光明元]] || $ || SND || [[大旷帝国]],[[维音-萧伯共和国联盟]] || 10.86 |- | [[远碟币]] || ₡ || DLD || [[奥薇邦妮联合王国]] || 0.69 |- | [[邬元]] || ₩ || WRD || [[邬石联合王国]] || 136.89 |- | [[逑龙币]] || ¤ || QLD || [[逑龙帝国]] || 1.00×10^(-8) |} '''菲尔德大陆'''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 ! 货币 !! 符号 !! 简写 !! 法定货币国家 !! 标准汇率 |- | [[卡拉蒂尔]] || - || Kd || [[维林自由邦]] || 6.63 |- | [[戈里]] || - || G || [[艾泽林斯共和国]],[[赫尔普共和国]],[[苏赫共和国]],[[法尔滨帝国]],[[帕瓦蒂斯共和国]],[[极东帝国]],[[简芙兰琪共和国]],[[薇尔芙拉共和国联盟]] || 1.82 |} =发展历史= 现代的魏启经济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国际间的商品交换。 早在魏启历3至4世纪,魏启大陆西南沿岸的一些国家如[[泯南国]]、[[南孚共和国]]和[[广藿王国]]等城邦就出现了早期的资本主义的萌芽,国际间的商品交换开始变得频繁。然而在同时期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则仍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国际经济交往,但只是偶然的、个别的、局部的现象,不能形成真正的世界经济。 魏启历16世纪至18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原始积累的进行,国际商品交换有了相当发展,并出现了国际分工的萌芽。 魏启历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70年代,北大陆和南大陆的部分国家<ref>典型代表为北大陆的[[徐意志联邦共和国]]、[[奥薇邦妮联合王国]]以及南大陆的[[大旷帝国]]和[[陈意志帝国]]。值得注意的是,[[胡意志帝国]]因国力衰退而只能进行重工业领域的工业革命;而[[燃炙共和国]]则深陷国内矛盾乃至内战之中,因而错过了工业革命的最佳时机;[[铁桶帝国]]、[[欧兰古谭斯帝国]]等则由于各种原因而没有或不完全进行工业革命。</ref>先后完成了产业革命。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机器大工业的出现,需求一国国内的生产和市场已无法满足。一些先进国家迫切需要到海外去寻找销售市场、原料和生活资料来源。而这时,交通运输业的大发展促进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因此,形成先进国家向落后国家大量销售工业品;落后国家的自然经济逐渐被打破,变成先进国家倾销工业品的市场和提供原料、粮食、劳动力基地的格局。原来一国内部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分工和对立,开始转化为世界范围内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国与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农业国之间的国际分工和对立。由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都卷入了国际分工的范围,通过国际商品交换,各国经济开始建成一个整体,世界经济初步形成。 魏启历19世纪后半期发生的以高效率[[晶石反应塔]]和电力的应用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一系列规模巨大的重工业部门的形成和发展,交通运输的长足进步,使国际经济的联系更加频繁和紧密。这个时期,垄断的形成加速了生产扩张和资本积累,出现了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的溶合。势力庞大的金融资本必然要对外扩张、输出资本。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也展开了争夺世界市场的斗争。这样,不仅交换关系国际化空前发展,而且生产过程也国际化了。各国国民经济的相互依存和紧密结合,形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世界经济最终形成。这一阶段的世界经济主要由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构成。 魏启历1871年4月[[燃炙共和国]]国内爆发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伟大革命]]。魏启历1889年7月,伴随着新生的[[冉青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经济开始出现,打破了世界经济的旧格局。特别是魏启历2067年3月[[陈意志解放战争]]结束,南大陆最富裕的国家成立了社会主义政权,因而形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中的民族主义国家经济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并存的格局。社会主义国家几十年的经济发展经验表明:不但要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和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强经济联系,而且要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关系,在广泛的国际经济联系中发展本国经济。当今社会主义国家都在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参与世界经济事务,在与他国互利合作中发展壮大。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垄断特别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以[[CDC]]技术、电子计算机和卫星技术的发展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次魏启大战]]后的魏启历20世纪50至6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自魏启历21世纪40至5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加剧,出现了停滞膨胀长期存在的局面。同时,[[冉青人民共和国]]所实现的结合能反应塔开启了下一代能源革命。由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际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变化。战后初期胡意志帝国一家独霸的局面,逐渐演变为冉青人民共和国、徐意志联邦共和国、大旷帝国三足鼎立的局面。魏启历21世纪以后,国家资本和垄断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贸易战、投资战等日益加剧;它们之间经济往来和互相依赖也同时加强,所有这些已构成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内容。 以[[邬石联合王国]]、[[魏启联邦合众国]]、[[欧兰古谭斯帝国]]、[[铁桶帝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曾长期遭受殖民掠夺,生产力水平低,经济畸形发展。在第三次魏启大战后的几十年间,它们依据各自不同的条件逐步发展民族经济,取得一定成就,但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到旧的国际分工的束缚,在全面发展民族经济方面存在诸多困难,特别是一些国家还受到债务问题的困扰。这些国家都积极地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开展相互合作和同发达国家的经济联系,争取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魏启经济是国际分工、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并将随着各国经济的国际化而进一步发展。表现在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空前深化,各国经济联系的形式日趋多样化,乃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如北大陆共同体([[北大陆三国]])、[[南方元]]区、自由贸易区等。它们已构成今日魏启经济发展的新特点。而UPW成立后,魏启大陆产业联合会的诞生更是让分工来到了新的高度。 [[分类:正传]]
摘要:
请注意,所有对魏启大陆的贡献均可能会被其他贡献者编辑、修改或删除。如果您不希望您的文字作品被随意编辑,请不要在此提交。
您同时也向我们承诺,您提交的内容为您自己所创作,或是复制自公共领域或类似自由来源(详情请见
魏启大陆:著作权
)。
未经许可,请勿提交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
取消
编辑帮助
(在新窗口中打开)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未登录
讨论
贡献
创建账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大陆简体
查看
阅读
编辑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正传
番外
百科
词条
引导
特殊页面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