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徐意志内战
”︁(章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警告:
您没有登录。如果您进行任何编辑,您的IP地址会公开展示。如果您
登录
或
创建账号
,您的编辑会以您的用户名署名,此外还有其他益处。
反垃圾检查。
不要
加入这个!
===凯米斯崔围城战=== “我已经累了,停下来吧!”——格尔贝莱·福特 随着星耀平原会战的结束和联邦军的屡战屡胜,福兰德军政府已经是强弩之末。[[查尔德林·格林]]上将和[[克拉松·洛名·徐·次]]上将领导的总参谋部就在考虑在何时、何地与帝国军展开最终的决战。当时联邦全境已经接近完全解放,已经没有小仗可打,只能选择最后、最艰难也是仅剩的目标——首都凯米斯崔。偏偏帝国军又采取保存实力,坚守不出的策略,在运动战中歼敌的机会很难找到。这就需要联邦军主动出击,打大城市攻坚战役。参谋部联席会议经过反复研究,于魏启历1997年1月18日联名致电临时联邦政府,正式提出了进攻凯米斯崔的战略部署。 新首都联防参谋长[[格尔贝莱·福特]]上将到凯米斯崔上任后,一天也没闲着。他很清楚自己的不利处境。面临困守孤城的现实,他必须有所作为,认真搞好防御,总比坐以待毙强得多。 魏启历1997年2月初,贝尔格莱从情报获悉,凯米斯崔四周联邦军活动频繁,并有主力部队源源开来,兵力估计在三、四个集团军以上。他判断联邦军即将进攻凯米斯崔,眼下当务之急是保证飞机场的安全,并尽可能多抢些粮食运回城内。经与部下策划,贝尔格莱决定派兵出城。 然而城外等待多时的新联邦第6集团军经过半小时激战,干脆利索地全歼帝国军暂56师师部、一个团部及守卫的敌军300余人,占领了北城机场。防守北城的[[萨拉齐·华法林]]上将听说北城机场失守,极为震惊,下令新38师、暂61师反击,想乘联邦军立足未稳,夺回机场。 然而帝国军遭受到联邦军沉重打击,暂56师约两个团被歼,一个副师长和两个团长被俘。暂61师也损失了两个营,只有新38师基本保全。粮食没抢着,反而把机场丢了。从此,凯米斯崔与南面帝国控制区的空中交通也彻底断绝,只能靠空投接济。 [[施华洛·格林]]听取了第6集团军关于凯米斯崔北城外围战斗的汇报,浓眉紧锁。看来凯米斯崔的帝国军队并非不堪一击,还有相当的战斗力。如果硬攻凯米斯崔,目前没有绝对把握。他与临时联邦政府领导人[[考恩斯·赫劳]]多次商量研究,于2月12日给参谋部联席会议和临时总统写了一个报告。阐述他们对凯米斯崔作战的意见。 [[威廉·洛斯德]]看了报告,也认为凯米斯崔不是绝对打不得。如果有充足的弹药,以坑道作业的战术,可以进行攻坚。如果条件不充分,则可考虑长围久困。除此之外,为了避免主动攻城对这座城市的破坏,[[艾伦·施多宁]]上将也建议以围城战为主。 魏启历1998年3月10日,围困凯米斯崔的方针既已决定,联邦军的最后一个战役,在徐意志最古老的城市[[凯米斯崔]]打响,威廉·洛斯德向凯米斯崔围城部队下达了严密封锁凯米斯崔的命令。独立师以营为单位,堵塞凯米斯崔近郊一切道路,构筑工事。主力部队控制北城机场,并以远射炮火力控制内城机场及帝国元首府两大机场。一纵、六纵分别划定防区,严禁粮食进城和百姓出城。命令强调:“要使凯米斯崔成为死城!”为了实施对凯米斯崔的封锁围困,临时联邦政府决定派克拉松和查尔德林两位德高望重的将领前去领导前线,在3月12日组成了徐意志联邦护国队第一前线围城指挥所。克拉松任总指挥,查尔德林为总参谋长。3月15日,克拉松、查尔德林在[[白欧]]召开师以上联席会议,传达临时联邦政府的指示,重新部署围城工作:决定一纵和六纵撤下来休整,以十二纵的34、35师、六纵18师以及6、7、8、9、10五个独立师和一个炮团为围城部队,接管防区。3月22日,围城部队开始进入指定位置,开始了对凯米斯崔的全面封锁。 凯米斯崔是徐意志乃至北大陆最繁华和最庞大的城市之一,[[第三次魏启大战]]前有居民350多万人。第三次魏启大战结束后尚有300多万人。魏启历1950年4月[[福兰德·叶]]发动[[发热政变]]后,凯米斯崔形势开始动荡不安,人口不断外流。而亲军政府人士、失败主义者、投降主义者和投机分子等则逃出临时联邦政府控制区,流入凯米斯崔。随着联邦军赢得了星耀平原会战,凯米斯崔城内更是一片恐慌,又掀起了逃亡的高潮。有钱的富人和帝国军政府家属乘飞机从天上跑,普通老百姓从地上跑,到联邦军围城前的魏启历1998年初,凯米斯崔还有约200万人,其中40万人是帝国军队和家属、留守人员。 联邦军刚开始封锁,城内立即有了反应。凯米斯崔守军不甘心坐以待毙,不断组织小部队出城抢粮和骚扰联邦军阵地。3月26日,帝国军一个营分三路向联邦军18师南城外阵地发起进攻,被联邦军坚决打了回去。27日夜间,一股敌军在南城以东进犯独立8师阵地,又被打了回去。4月7日,凯米斯崔守军集结约四个团兵力,在炮火掩护下分三个方向出击,激战到下午,被联邦军独立6、9、10、11师合力堵了回去。 凯米斯崔被困之初,格尔贝莱是有所准备的。从1月上任以来,在联邦军尚未合围之前,他就已经储备了不少粮食。1月上旬到2月上旬这段时间,他动用了大量南方元<ref>此时的南方元是流通于全大陆的硬通货。而帝国瓦郎则因为福兰德军政府的即将垮台而无法使用。</ref>,让新7军、60军和保安旅自行采购粮食。新7军原驻凯米斯崔,颇有些老底子。60军新来乍到,现买现吃。格尔贝莱命令凯米斯崔市长帮助筹措军粮,市长则令帝国粮政省和凯米斯崔市田粮管理处代购,在两个月内购屯军粮约300万斤。凯米斯崔政府有8000职员和警察,也要考虑他们的生活,市长便把福兰德军政府寄存的100万斤大豆买下,作为市府的粮食储备。 4月份格尔贝莱委托市长麦尔德在全市居民中进行了一次户口清查和余粮登记,摸一下全市存粮的情况。按当时统计的市内现住人口和存粮数,只能维持到7月,8月以后就没有粮食吃了。 元首福兰德发指令给格尔贝莱,让他把凯米斯崔市内老百姓的粮食物资完全收归公有,不许私人买卖。然后由政府计口授粮,按人分配。福兰德军政府“杀民养军”的意图,表达得很明确了。 格尔贝莱把市长麦尔德找来商议,市长麦尔德当即表示不能这样办。格尔贝莱沉思良久,表示这个命令可以不下,但要有个粮食管理办法。他们几个人商量,拟定了一个“战时凯米斯崔粮食管制暂行办法”。规定老百姓存粮的限量,以够吃到9月底为止,多余的粮食必须卖给政府一半作军粮,另外的可以在市场上买卖。买卖粮食必须按政府定价,不许哄抬粮价。违者严惩,直至处以极刑。 粮食管制法令一出,不仅没有控制住局面,反而人心骚动,粮价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往上升。 粮价控制不住,开始市长麦尔德还派人到市场上去抓,想杀一儆百,止住投机风和黑市交易。有一次警察抓住一个粮行故意抬价抢购的三个商人,一查他们是代保安司令部买军粮的。 粮食恐慌到7月份就很严重了。新7军有存粮,起初每天还能维持一顿米饭,后来也越来越困难。除了军官能吃饱,士兵就不行了。60军没有存粮,开始就是吃黄豆,后来是豆饼加米汤,粮食全部吃光后,则是吃酒糟和豆饼糊糊。帝国南部支援方面来空投粮食的飞机,每天只有几架,投下的粮食也就4000多斤。飞行员怕联邦军的炮火,在三四千米的高度胡乱投下就走,结果一半都投到联邦军阵地上。 投下的粮食本该由保安司令部统一分配,其实都被存到新7军的仓库里。他们监守自盗,60军非常不服。于是60军就在市内大抢老百姓的粮食,暂52师的官兵看谁家冒烟,就去抢粮,搞得老百姓不敢举炊,怨气冲天。 市长麦尔德在报纸上揭露此事,宣传“饿死不抢粮,冻死不拆房”。[[卡尔萨拉·金斯]]大怒,跑到格尔贝莱面前抗议。格尔贝莱没有办法,只好两边劝解,不了了之。60军被逼无奈,只好抢到一点吃一点,每天飞机来空投之前,各部队就把大锅烧上水,只要粮食投到他们的防区,立刻就下锅。等收集粮食的军官赶来,生米早已做成熟饭进肚了。士兵们说:“要我们卖命打仗,让我们吃顿饱饭再去死,不算过高要求吧?”法不制众,格尔贝莱也毫无办法。 全城军民不仅没有粮吃,做饭取暖用的柴禾燃料也极度匮乏。当初福兰德军政府军队从郊外撤向城里时,把沿途老百姓房顶上的草都抢光了,拉回城里。但这也顶不了几天用的。没有柴烧,60军到兵团部去要,答复是“自行解决”。新7军有库存燃料,决不肯拿来支援60军。于是60军的士兵就去拆房子。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福兰德军政府当局采取最毒辣的手段——杀民养兵。 据格尔贝莱·福特在军事法庭上的回忆:“魏启历1998年8月初,他收到元首福兰德的亲自指示,命令他将城内的老百姓向城外疏散,以减轻城内守军的压力。格尔贝莱转令凯米斯崔警备司令部执行,凡是家中余粮不够吃到9月份的,统统赶出凯米斯崔。就这样,成千上万饥饿的凯米斯崔百姓,从城南和城北的大道涌出凯米斯崔,希望求得一条生路……” 这给联邦军的围城斗争造成了极大压力,也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如果把老百姓全放出去,城内粮荒就会减轻,敌人能坚持更长的时间。但又不能让老百姓在荒野中饿死冻死。复杂的局面使联邦军的指挥官们感到左右为难。 如何对待被福兰德军政府赶出来、滞留在敌人哨卡与联邦军封锁线之间的“真空地带”的凯米斯崔百姓,是关系到临时联邦政府政策的大事。当时有的部队掌握政策出了偏差,规定只有带枪和军用品的人才能放出,造成了许多混乱和麻烦。 在凯米斯崔外围负责对敌工作的艾伦·施多宁发现了这些问题,给[[考恩斯·赫劳]]写了一个详细的情况反映。 施多宁的报告反映说:“这种做法是极不符合联邦政府所宣传的政策的,亦不符合我们第10集团军的政策,此举将会造成极坏的政治影响和国际影响。”因为“城市贫民,福兰德军政府对付他的政策是:要凯米斯崔不要人民,把许多贫民都赶到卡哨外面。他们对这些穷苦老百姓说:‘联邦政府、赤旗军还有那些革命共产党是为你们穷人的,你们快出去找他们吧’。把不够三个月粮的人,都尽量想办法撵出来,出卡哨时就把身分证收回,然后一个也不让回去。”“假如还要这样围困下去,凯米斯崔基本群众可能全部饿死!福兰德军政府这些反动派不要老百姓,坚决把穷苦老百姓赶出卡哨外边来。而我们也坚决不要他们进来,让他们在两卡哨的中间饿死,我们觉得这是值得考虑的……今天我提出这个问题,主要不是从仁慈观点出发,而是今天我们要不要老百姓的问题。” 施多宁的报告很快就受到了考恩斯的重视,他看到施多宁报告中反映的严重情况,认为这个报告事关重大,决定不等参谋长联席会议召开,立即采纳施多宁提出的建议。 9月11日,考恩斯·赫劳以徐意志联邦共和国临时总统的名义电令克拉松、查尔德林等,放凯米斯崔难民出城。克拉松等接到命令,立即传达到各纵队和独立师。 封锁线的哨卡打开了,饥饿的百姓蜂拥而出。为了收容这些难民,围城指挥部会同地方政府在前沿和后方设立了大大小小数十个难民收容所。从“真空地带”放过来的老百姓已经饿得有气无力,见到面包和烤红薯就没命地吃起来。结果衰弱的肠胃承受不住,胀死了不少人。收容所接受教训,以后收容难民,头两天只给粥吃,以后再逐渐增加饭量。围城期间,难民委员会共发放了12000吨救济粮、1500斤盐和6亿联邦瓦郎救济金,把一大批奄奄待毙的饥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待他们身体恢复后,前线的将领们把一批又一批的难民疏散到远离凯米斯崔的乡村,再接待下批从城里出来的新难民。然而围城仍在进行,凯米斯崔城内只出不进,饥荒现象没有丝毫缓解。福兰德军政府军企图把包袱甩给联邦军,结果也没占到任何便宜。 从8月1日开始强迫疏散人口以后,市民因辗转饿死在卡哨内外中间地区的,日有增加。饿殍载道,白骨累累。北城、南城等卡哨内外,尸横遍野,呻吟之声不绝,俨似人间地狱。 福兰德坚决不允许放弃凯米斯崔,而格尔贝莱则坚持对福兰德愚忠的立场,当新7军发现60军防线已经布满了联邦军的部队,上上下下都感到灭顶之灾即将来临。格尔贝莱依然十分顽固,没有表现出任何转机,明知败局已定,依然顽固不降。最后则采取“杀民养兵”的政策,市长麦尔德说:“据我所知,在这次战役中,新7军三个师囤存的粮食,可以维持过冬。第60军则比较困难,到十月间已濒临最后关头,但也没有听说有饿死士兵的事。” 10月20日,徐意志联邦护国队总司令总统威廉·洛斯德上将在亲自视察前线时被敌军阵地发射的迫击炮炮弹击中重伤,最终不幸阵亡。 此时的凯米斯崔,真正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据当年福兰德军政府凯米斯崔市长麦尔德的回忆:“10月以来,卡哨内外,已开始有饿殍出现。11月下旬以后,市内一般居民家中已无存粮,开始以豆饼酒糟充饥。12月以后,豆饼酒糟也越来越少,到9月中旬,豆饼酒糟等已经吃光。秋季收获的季节已经过去,北地凯米斯崔,业已落叶铺地,饥饿的人民,不得不纷纷抢搂树叶煮食,以资度命。警备司令部督察处的院子和周围,原系绿树成荫,那时每天常有许多瘦骨嶙峋的小孩子,三五成群,在该处围墙四周抢搂树叶,该处特务头子们居然认为‘有碍观瞻’,责令哨兵吆喝驱逐,甚至举枪威胁。但也未能制止。在1月上旬,甚至出现了卖人肉的惨案。” 魏启历1999年2月25日夜,[[萨拉齐·华法林]]上将决定率防守凯米斯崔北城的26000名将士起义。在萨拉齐的帮助下,联邦军6、独8两个师顺利进入凯米斯崔北城市内,占领了北城90%的区域并缴获了大量的工业设备,帝国军最后的军事装备来源被彻底截断。从萨拉齐的手中接收了阵地。萨拉齐还解决了新7军的后方机构,扣押了派到军里的福兰德军政府特务。然后,26000多官兵扛着枪、拉着火炮,列队秩序井然地出城。因部队饿了几个月,到27日天亮时走了20多公里,到联邦军独立11师师部所在村庄休息。当地联邦政府和老百姓早已做好准备,把热炕让出来给萨拉齐的官兵们住。各家都烤了很多面包、烤红薯,还有烤鸡给他们吃。萨拉齐很受感动,告诉部下和联邦军将士们说:“我们在半饥饿中过活已有数月,肠胃消化力差,今日有了好饭好菜不可过量。” 魏启历1999年4月20日,临时联邦政府的卧底[[科特瓦尔·徐·次]]当选帝国议会议长。4月23日下午,总理大臣和科特瓦尔·徐·次宣布解散帝国议会。 4月24日上午,超过50万的联邦军部队开入凯米斯崔内城,[[格尔贝莱·福特]]上将正式代表守城部队向联邦军代表[[查尔德林·格林]]上将递交了停战协议书和投降书,福兰德军政府正式宣布垮台,长达半个世纪的内战宣告结束。 到4月24日凯米斯崔解放为止,根据联邦政府进城后确实统计,由于福兰德军政府“杀民”政策饿病而死的凯米斯崔市民共达50万人。联邦政府进城以后,在卡哨内外地区掩埋尸体约24万具。卡哨以内的居民,几乎每家都有亲人死亡,这是亘古少有的对人民的浩劫。其他福兰德军政府将领的回忆,也承认福兰德军政府军人虽然营养不良,患浮肿病,但谁也没有列举出饿死军人的事实。这就是最鲜明的对照了。50万人死亡!这个惊人的数字远远超过联邦军发动的南进行动中敌我双方死亡人数的总和。 据战役结束后的统计,联邦军伤亡约8万人,其中阵亡不到1万人。福兰德军政府军虽然被歼灭40万人,但伤亡只6万人,其中被击毙的不到半数。
摘要:
请注意,所有对魏启大陆的贡献均可能会被其他贡献者编辑、修改或删除。如果您不希望您的文字作品被随意编辑,请不要在此提交。
您同时也向我们承诺,您提交的内容为您自己所创作,或是复制自公共领域或类似自由来源(详情请见
魏启大陆:著作权
)。
未经许可,请勿提交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
取消
编辑帮助
(在新窗口中打开)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未登录
讨论
贡献
创建账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大陆简体
查看
阅读
编辑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正传
番外
百科
词条
引导
特殊页面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