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胡意志帝国
”︁(章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警告:
您没有登录。如果您进行任何编辑,您的IP地址会公开展示。如果您
登录
或
创建账号
,您的编辑会以您的用户名署名,此外还有其他益处。
反垃圾检查。
不要
加入这个!
=政治= {{居中|{{文字框|“国家即是一切,国家拥有一切,一切为了国家。”}}}} ===沿革=== 帝国最初期,英雄[[德·拉·缇比斯]]以过人的魄力和实力统领了所有人,成功渡过[[霜狼天灾]],并建立了新的[[物理市]]。在他的统一指挥下,警戒、采集、建筑等等各种工作井井有条,效率很高。因此掌管一切的[[德·拉·缇比斯]]被人们尊称为“元首”。德·拉·缇比斯共在任三十年,垂垂老矣的他决定主动将元首之位让给自己看中的优秀接班人。所有人都明白,如果想在灾难余波中稳住脚跟,强硬有气魄的领导人不可或缺,否则在自然环境的巨大压力下本就接近极限的国家将会成为一盘散沙。日后,虽然元首没有任期限制,但大部分都约定俗成地、以三十年为界主动退位并亲自指认他所承认的优秀者。1107年宪法通过后,元首采取贵族选举制选举产生。 魏启历6世纪至11世纪间,随着城邦制的瓦解,帝国的疆域也日益庞大,这个时期胡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已接近于世袭制,并在魏启历9世纪左右达到巅峰。 魏启历855年,元首[[海·德·格里斯托克]]离开后,新元首[[德·容金根]]因为长期在外征战,因此成立了胡意志帝国议会辅助进行行政管理。但实际上议会与内阁类似,在重大决策上只能向元首提出建议,元首对帝国立法、司法、行政部门的所有行动都能随意干涉。元首是帝国的“至高无上者”,这也是元首一词(Supremo)的原本含义。 魏启历1000年左右,由于帝国国力的衰弱,世袭制逐渐瓦解。 魏启历1107年,“选举君主制”在帝国议会正式通过,并于该年设立了帝国的第一部宪法,从此胡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真正确定。 魏启历2068年4月,胡意志帝国爆发大规模社会主义革命<ref>即[[四月风暴革命]]</ref>,反抗封建专制的胡意志帝国元首制和贵族制,要求建立自由平等的共和国。 胡意志帝国元首“破镜者”[[伊尔斯凡·岚·赫特]]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强有力地镇压了革命,并同时许诺在帝国议会开放平民议员准入许可,后又进一步增加了平民议员的席位至总席位半数。同时,伊尔斯凡宣布进行部分民主化改革。 在政府和元首软硬兼施的一系列举措中,2068年末,胡意志帝国革命的风声随之消散。 至此,胡意志帝国完成了最基本的宪政改革和最初步的民主化,国家政体由君主专制变为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但是元首仍然占据绝对统治地位,议会的权利仍然有限。 ===选举=== 禅让元首制规定,胡意志帝国元首由十大贵族家族中选出,即“[[选帝侯]]”,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十家选帝侯已经通过联姻和各种外交手段,逐渐形成了如今以三大家族为首的贵族集团。 因此,胡意志帝国几千年来一直实行军事独裁政治,新元首通常从[[胡意志帝国三大家族|三大家族]]中通过贵族“投票”选出,由老元首直接任命,在纪念广场上举行即位仪式。元首权力极大,在受到全帝国人敬爱信任的同时也承担难以想象的巨大责任,元首对国家资源的控制能力和统领能力极强, 虽然元首制有很多弊端, 但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非常适应胡意志帝国的特殊国情。<ref>请务必注意帝国的一切行动,表面上,元首有着绝对的控制权,尽管这种控制权随着时代不断弱化,但仍非常重要。--[[用户:Hineven|Hineven]]([[用户讨论:Hineven|讨论]]) 2019年2月3日 (日) 16:56 (CST)</ref> 帝国议会分两院,分别是贵族院(上议院)和平民院(下议院),两院分别150人,议员选举方法并不相同。 贵族院议员有若干资格限制。首先,贵族院议员必须是十大选帝侯家族成员或元首和选帝侯封臣及其下属贵族。年龄不足21岁者不得入贵族院议事,国籍限制此前更为严格,唯自胡意志帝国本土出生者符合资格。贵族院议员另有若干与破产相关的资格限制。女性原本即使身为贵族亦无资格拥有贵族院席位,直至1871年《胡意志帝国爵位法》通过后,方允许女性担任议员,并产生了胡意志帝国第一位女性元首“指路人”[[德·肖尔·郝利安]]。 2068年改革前,贵族院无选举,任期无限制,可终身任职。议员逝世后空缺席位按照爵位高低先后按序成为贵族院议员。有爵位但资格不符者视为自动放弃本届议员资格,按序后推。同一爵位按照十大选帝侯次序依次轮回填补。改革后,贵族院四大政党按照平民院选举规则进行选举。 非十大选帝侯家族的小贵族可自行决定参加贵族院选举或参加平民院选举,每届议会只能选择其中之一。 平民院为2068年11月正式成立开放。平民院议员也有若干资格限制:年龄不足24岁者不得入平民院议事,国籍唯自胡意志帝国本土出生者符合资格。 平民院议员是经由“得票最多者当选投票制”选出,议会每届不可长于5年,每5年之内就要宣布解散,而议会解散之时,也就是平民院议员任期的终结。每一位平民院议员都是由一个选区的选民选出,平民院当选后,也就在议会代表该选区。 ===宪法=== 胡意志帝国现行宪法为1107年宪法,为元首“改革者”[[埃塞克斯·德·修斯]]召集贵族制定,充满了专制色彩。宪法规定元首为国家最高领袖且具有不可违抗的权威。宪法还规定了胡意志帝国国家政体为“选举君主制”和宪法治下的“立宪制”,事实上为贵族垄断的“专制立宪制”。 埃塞克斯的矛盾在于,在力推各种文明开化措施的同时,他却将胡意志帝国的极权专制推至顶峰。魏启历1107年,埃塞克斯亲手向首相[[考德尔·卡列·德]]递交了《胡意志帝国宪法》。宪法的第一章第一条就是:“胡意志帝国由胡意志帝国帝国元首统治之。”第十一条为:“元首统帅陆海军。”第十三条则是:“元首行使宣战、讲和及缔结各种条约权。”这部宪法在胡意志帝国国内受到民众的热烈追捧,但是一些相对清醒的知识分子已经看到了其中的独断专权问题,[[大海的传奇]]时代的一位政治理论家就感慨:“送到我们手中的这部宪法究竟为何物?是良玉?还是土瓦?大家还未看到其实质,就沉醉于其名称。国民之愚,竟至于此!” 魏启历2068年“[[四月风暴革命]]”被镇压后,元首“破镜者”[[伊尔斯凡·岚·赫特]]批准帝国议会起草的宪法修正案,开放了平民议员的准入许可,并放开了政党注册程序。 ===政党=== 魏启历2068年前,胡意志帝国无政党,但是有类似于政党的贵族联盟,即“[[胡意志帝国三大家族|三大家族]]”。 魏启历2068年“四月风暴革命”后,在伊尔斯凡的推动下,胡意志帝国开始了政党注册登记。 胡意志帝国政党采取两院分别注册,即选帝侯等大贵族只能注册贵族院政党,普通平民只能注册平民院政党,小贵族可以选择贵族院或者平民院。两院政党只能在各自院内行使职权。 ====贵族院==== *莱西亚联盟 Lesia Union *默西斯联盟 Mercer Union *卡尔西联盟 Karsi Union *切斯科联盟 Chesco League 莱西亚、默西斯、卡尔西联盟是三大家族联盟,权势很大。切斯科联盟是由小贵族、落魄贵族组成的利益共同体。 详细信息:[[胡意志帝国贵族]] ====平民院==== 魏启历2115年,第20次议会选举: *[[胡意志保守党]] Conservative Party,右翼,45席,30% *[[胡意志工党]] Labor Party,左翼,41席,27.3% *[[人形统一战线]] Cryoliter United Front,中立,38席,25.3% *[[建国主义]] Nation-building Doctrine ,极右翼,22席,14.7% *[[胡意志共产党]] Communist Party,极左翼,4席,2.7% 总的来说,胡意志保守党仍然是平民院席位数第一的政党,其政治立场趋于维护君主制、君主制原则或正统主义原则,坚持具有保守倾向的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强调要实现民主、有限政府、社会正义、个人自由和公民自由,建设“自由、正义、开放和民主的社会”,经济上主张实行“有竞争的市场经济”。 工党和人形统一战线是最大的两个反对党,但由于政治纲领不同,无法形成对保守党的显著威胁。但人形政党的强势使得保守党的强势地位已经不复存在。 胡意志帝国元首和大贵族们都似乎有意维持保守党在平民院中的领先优势,并试图分化其他政党。因为保护保守党对维护自身的统治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议会=== 胡意志帝国无最高立法机关,帝国议会仅为元首的咨询机构。 魏启历2068年前,帝国议会共150个席位,且议员皆为[[胡意志帝国贵族|贵族]]。宪法规定只有贵族拥有政治自由和政治权利,且贵族必须服从元首,但实际上贵族与元首的权力斗争从来没有终止,因此这种政治制度也被称之为“贵族民主制”或者“金权自由制”。 魏启历2068年“四月风暴革命”后,为平息动乱,元首“破镜者”[[伊尔斯凡·岚·赫特]]许诺在帝国议会开放平民议员准入许可,后又进一步增加了平民议员的席位至总席位半数,总席位数提高到300席。同时,伊尔斯凡宣布进行部分民主化改革。 帝国议会分两院,分别是贵族院(上议院)和平民院(下议院),两院分别150人,议员选举方法并不相同。 帝国议会两院均享有平等的起草法律和表决的权利,但无通过法律的权利,法案需经过两院的共同表决通过后才能进入下一步程序。最终,起草的法案需通过元首的批准才能被允许施行。 政府部门官员和内阁成员均由元首任命,元首拥有无理由否决权,对于推荐和提议可以无条件否决。内阁作为元首的助理和咨询机构,起着辅助元首管理国家的职权。 内阁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是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在魏启历2068年政治改革前,内阁总理大臣常常为虚职;改革后,内阁总理大臣一职恢复了部分权力,其权力和影响也日渐增长。现今帝国政府的内阁大臣有将近一半来自平民院。而自改革后,历任内阁总理大臣也开始有平民院议员担任。 ===历任元首=== {{折叠文字|折叠文字标题=历任元首|文字标题=历任元首|折叠内容= 元首称号:民众和议会根据元首特征给予元首的称号。 ====胡意志第一帝国(147-1106)==== 魏启历147年,初代元首:“元首”[[德·拉·缇比斯]] 魏启历689上台:“塔”[[卡兰·修斯]] 魏启历719年上台:“篡位者”[[格兰玛弗兰·肖尔]] 魏启历721年上台:“复仇者”[[斯维法斯·德·修斯]] 魏启历740年上台:“?”[[帕卡兰德斯·德·胡]] 魏启历823年上台:“铁骑”[[海·德·格里斯托克]] 魏启历855年上台:“大团长”[[德·容金根]] 魏启历883年上台:“?”[[卡诺尔·义]] 魏启历907年上台:“吟游诗人”[[德·奥菲斯涅]] 魏启历930年上台:“骑士”[[瓦拉赫·修斯]] 魏启历938年上台:“?”[[阿伦·斯洛萨]] 魏启历940年上台:“修士”[[伦斯道·奥菲斯涅·德]] 魏启历951年上台:“?”[[燃凛音]](女,代) 魏启历952年上台:“猪倌”[[帕尔·德尔]] 魏启历954年上台:“战士”[[奥朗·德·修斯]] 魏启历982年上台:“?”[[?]] 魏启历1014年上台:“舵手”[[海因里希·赫特·义]] 魏启历1048年上台:“大航海家”[[路德维希·胡·赫特]] 魏启历1080年上台:“殖民者”[[赫尔曼·赫特]] 魏启历1098年上台:“改革者”[[埃塞克斯·德·修斯]] ====胡意志第二帝国(1107-1891)==== 魏启历1107年上台:“改革者”[[埃塞克斯·德·修斯]] 魏启历1213年上台:“忏悔者”[[萨克恩·义]] 魏启历1231年上台:“?”[[?]] 魏启历1262年上台:“?”[[提丰·赫特]] 魏启历1421年上台:“战锤”[[克勒斯·胡·杰]] 魏启历1435年上台:“?”[[德·岚·加迈斯]] 魏启历1801年上台:“白狐”[[瓦登·阿丽安·阿尔法]] 魏启历1827年上台:“?”[[德·凡·赫特]] 魏启历1854年上台:“[[黑晶剑|黑刃]]”[[德·诺兰·胡德雷克夫]] 魏启历1861-1891年:帝国议会代行元首权力 ====胡意志第三帝国(1892-)==== 魏启历1892年上台:“指路人”[[德·肖尔·郝利安]](女) 魏启历1924年上台:“将豪”[[德·胡·蒙大拿]] 魏启历1955年上台:“天平”[[德·肖尔·谢德]] 魏启历1983年上台:“振兴者”[[德·胡·瓦氏拿]] 魏启历2012年上台:“虚构者”[[德·阿丽安·艾洛拉]](女) 魏启历2045年上台:“无情者”[[阿诺斯·德·伊扎克斯]] 魏启历2053年上台:“破镜者”[[伊尔斯凡·岚·赫特]] 魏启历2083年上台:“琴师”[[瑟莱·修斯]]<ref>瑟莱在位期间被称之为“空权期”,元首权力被以[[丝卡莉薇·岚]]为首的议会架空。</ref> 魏启历2111年上台:“?”[[诺恩·义]] 魏启历2140年上台:“?”[[?]] 魏启历2172年上台:“?”[[?]] 魏启历2203年上台:“隐匿者”[[德·肖尔·可弗兰]] 魏启历2245年上台:“?”[[?]] }} ===历任内阁总理大臣=== {{折叠文字|折叠文字标题=历任首相|文字标题=历任首相|折叠内容= 魏启历1098年上台:[[考德尔·卡列·德]] 魏启历1878年上台:[[辛德·加兰]] 魏启历1892年上台:[[伦斯道·芳缇缪]] 魏启历2036年上台:[[特里尔·卡列·德]](贵族院) 魏启历2054年上台:[[赫拉特·伯恩]](平民院) 魏启历2083年上台:[[丝卡莉薇·爱·岚]](贵族院) 魏启历2111年上台:[[阿尔德·多诺万]](平民院) 魏启历2120年上台:[[?]] }} ===人形权益=== 胡意志帝国在人形方面的政策是最为激进和开放的,是第一个承认冰晶石完整公民权的国家,在魏启历2012年[[艾洛拉]]元首承认了冰晶石和类灵意识体的完整公民权,并于2013年成立了晶体学镇特别行政区。 由于行政能力不足,胡意志帝国对于冰晶石和机体的交易管制以及有序化的管制仅存在于法令层面,无法实际落实,反而,帝国成立了专业的纠察队打击各地侵害冰晶石权利的行为,这些纠察队的基层人员大多由来自[[晶体学镇]]的冰晶石组成,名义上隶属于胡意志国家警察署,有执法权,但帝国也没能力管太多,寄希望于冰晶石自身能处理好这些事件。 在冰晶石自治区成立之后,大量来自于天南海北的人形涌入自治区,帝国行政机关管都没管——全交给冰晶石自身去处理。帝国境内其他地区冰晶石参与的冲突也陡然减少——几乎所有冰晶石都在自发地往晶体学镇迁移。一些学者将帝国的这种策略称为“蓄水池战术”,他们一方面认可帝国的措施,但同时也认为帝国至少应该更加积极地去团结冰晶石族,以免后日成疾。 松散的管理方针一方面加速了帝国东北部贫瘠土地的开发,但另一方面也为日后的灾难埋下了种子。 ===地缘政治=== 胡意志帝国历史上极为强势,四处扩张领土。但在“大团长”[[德·容金根]]逝世后,胡意志帝国勇猛扩张的势头似乎在刹那间消失了。至此以后,胡意志帝国消极参与大陆中部甚至北部的势力斗争以谋求最小损伤。在随后的三次魏启大战中,因为伊休山脉和极地气候,东联盟陆军对帝国威胁微乎其微,因此胡意志帝国秉承利己原则,在战争中几乎不使用军队支援大陆中北部的盟国。 作为曾经[[西联盟]]的重要成员国,胡意志帝国和[[冉青人民共和国]],[[徐意志联邦共和国]]签订有多条长期物资贸易协定和特种设备与武器贸易协定。而在与盟友签订自由移民条约后,大量胡意志族人则涌入了这两国并安居乐业。也因此,胡意志帝国与[[东联盟]]中的[[铁桶帝国]]和[[大旷帝国]]关系不佳,为了抢夺远碟群岛附近的晶石资源,和[[奥薇邦妮联合王国]]开战多次,关系较为恶劣。 魏启历1824年新元首上台后,日渐衰落的帝国为了抑制[[大旷帝国]]发展,外交策略有所改变。魏启历1862年帝国国会代元首行使权力,外交逐渐趋向弱势。魏启历1892年,新元首上任后又有改观。 世界范围内的人口爆发和[[第三次魏启大战]]后,胡意志帝国虽然有了空前的国际影响力,但整体国力却完全无法跟上时代。为了谋求新的发展机遇,帝国皇室倾向于采取最为激进的策略,他们大力支持及配合[[魏启大陆联合议会]]的工作,并在其中谋求更大话语权。同时,胡意志帝国关于冰晶石的政策也是最为友好(或者说激进)和开放的。帝国关于科学研究的伦理限制和古遗物使用上也相当松散,并吸引了多国的科研人员。胡意志帝国试图凭此保留其在一部分晶石科学技术上的领先。
摘要:
请注意,所有对魏启大陆的贡献均可能会被其他贡献者编辑、修改或删除。如果您不希望您的文字作品被随意编辑,请不要在此提交。
您同时也向我们承诺,您提交的内容为您自己所创作,或是复制自公共领域或类似自由来源(详情请见
魏启大陆:著作权
)。
未经许可,请勿提交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
取消
编辑帮助
(在新窗口中打开)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未登录
讨论
贡献
创建账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大陆简体
查看
阅读
编辑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正传
番外
百科
词条
引导
特殊页面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