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亦江断层
”︁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警告:
您没有登录。如果您进行任何编辑,您的IP地址会公开展示。如果您
登录
或
创建账号
,您的编辑会以您的用户名署名,此外还有其他益处。
反垃圾检查。
不要
加入这个!
=总览= 亦江断层(Yijiang Canyon),是位于[[魏启大陆]]中心偏东的一个弓形的魏启矿脉富集区,即“魏启脉”。其具体位置主要位于[[伊休山脉]]东段的[[铁锈山脉]]、中段的[[中央大山脉]]以及南段的[[沙朗山脉]]附近。亦江断层也是[[冉青人民共和国]]、[[徐意志联邦共和国]]以及[[胡意志帝国]]三国的交汇之处,其沙朗山脉的南端向南延伸,与[[大旷帝国]]有些许接触。 亦江断层是世界上估算和已探明储量最大、矿物质量最高的魏启脉,拥有极高的战略意义,也因此成为了第二、第三次魏启大战的导火索<ref>参见:[[第二次魏启大战]],[[第三次魏启大战]]。</ref>,也是传说中的“原点”,[[魏启循环]]不可或缺的一环,[[“清算”]]之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亦江断层开采权主依赖开采国向断层各矿区的使用权所有者提供所开采晶石价值的一部分“开采税”获得。 =详细信息= 冉青人民共和国的东部边境上,在青山绿水的环绕中有着一个突兀的巨大盆地。盆地内土地荒芜,岩层裸露,环境恶劣,而盆地中心段有一道深深的黑暗伤疤,伤疤长达数十千米,深不见底。著名探险者[[冉亦江]]于魏启历1477年来到此地,并将之命名为“亦江峡谷”。 再后来,随着科技进步,当峡谷下方的秘密进一步被发掘出来时,此地改名为“亦江矿脉”,即亦江断层最早被发现的一个矿脉。 尔后,随着人们的活动,越来越多的矿脉被发现,包括[[哈姆矿脉]]、[[沙朗矿脉]]以及零零散散上千个小型矿脉的发现,使得科学家们决定将“亦江”一词也正式用来命名后续被发现一系列大型矿脉的这一条弓形的区域,即“亦江断层”。 在这些矿脉中,最值得注意的无疑是位于徐意志联邦共和国东北部的[[伊休-莱特层岩]]。这个有史以来最为巨大的矿脉实际上是在地下一千三百米处展开的宽达三十一千米的被称为“伤痕”的巨大地下裂谷,而组成裂谷的就是质量极高的大块[[暗晶石]]。 伊休-莱特层岩拥有难以估量的晶石储备量,目前已探明深度下界为两万三千米,而且越向下延展裂谷宽度越大,气温与矿物纯度越高,在两万米附近的裂谷谷壁甚至由纯粹由整块[[紫晶石]]构成,但是直到目前为止,限于技术原因无法开采。 而反观整个亦江断层,[[维音-萧伯共和国联盟]]的勘测学者估计,该矿脉所蕴含的矿物储量可能占全大陆的百分九十以上<ref>随着勘探技术不断进步,这一数值仍在提高。</ref>,远超另外两大魏启脉总和,即便是目前已明确的储量也能供应大陆诸国挥霍上万年之久。随着技术进步,采掘加深,也有假说指出晶石是从亦江断层底部的某个地方“不断产生”(原因不明)<ref>查阅:[[基本约定]]</ref>的,而非从古至今就只减不增的。 目前,断层上段开采规模最大。经过接近三百年的发展,开采深度却只有不足三千米——成堆的晶石不断从矿脉里涌出,挖走多少就会涌出多少,似乎在刻意满足着采掘机们越来越大的胃口。同时,工人们在断层深处发现了大量古老而规整的空腔,疑似久远的开采痕迹。在第131号空腔中发现了不少形状奇特,似乎是工程机械的[[古遗物]],但均已失去效能。 =旋挖机与先进采掘机= 为了能够成规模地大量开采晶石,人们在亦江断层建造了数台钢铁巨兽,夜以继日地开采晶石,为大陆工业供应新鲜血液。 魏启历1917年,第一套旋挖机系统成型。 魏启历1976年,第一台先进采掘机“联合”建成。 ===旋挖机=== 类似于盾构机,但是其尺寸远超任何大型盾构机,可以垂直下挖并源源不断地将刀片切碎的晶石输送到地表,挖至一定深度后可以自行倒车回到地表。 目前运行的旋挖机有两套。 ===先进采掘机=== 先进采掘机“联合”用两枚强大的[[应力枢纽]]直接吸引并粉碎晶石原矿,其技术经验也为[[卡赦兰]]的建造做出了巨大贡献。 =矿区= ===亦江矿脉=== 最早发现的矿区,位于[[沙朗山脉]]西侧冉青人民共和国境内。虽然亦江矿脉储量有限,但迄今仍然没有开采完。 该矿脉是冉青人民共和国的保留矿脉。任何在此矿脉内进行的开采需要向冉青人民共和国提供97%的开采税,其余3%作为共和国提供的无息贷款给予UPW。 ===哈姆矿脉=== 位于[[铁锈山脉]]胡意志帝国侧的一个小矿脉,在[[第二次魏启大战]]后经协商划归于胡意志帝国。 储量有限,稍大于亦江矿脉,由胡意志帝国全权开采。因帝国国内工业需求量大而过度开采,因此已于魏启历21世纪中叶基本枯竭。 ===沙朗矿脉=== 位于[[沙朗山脉]]徐意志联邦共和国侧,但位置相当靠南,因此接近大旷帝国边境。储量巨大,是亦江矿脉的五倍之多。联邦与旷国两国曾为争夺沙朗矿脉发生过多次冲突、流血事件甚至战争。 魏启历1950年初签订的《徐意志联邦共和国-大旷帝国谅解和合作备忘录》化解了两国长达上千年的积怨。而这片储量丰富的、位于亦江断层最南端的矿脉的经营权在UPW和国际社会的支持下划给了大旷帝国,任何在沙朗矿脉内进行的开采需要向大旷帝国皇室/政府(改革后)支付开采税。现在由大旷帝国全权开采,以供给其源源不断、旺盛的工业需求。 但依照协议,大旷帝国仍然需要支付给联邦每年约98亿标准晶的“租金”来继续租借该矿区使用权(因为该矿脉位于联邦领土之上)。 [[徐意志内战]]中后期,福兰德军政府疲于战争,对各大矿脉的控制力减弱,大旷帝国便以各种理由拖欠甚至拒绝支付租金。内战结束后,联邦政府要求大旷帝国支付内战时期剩余未支付的租金但被大旷帝国政府以各种理由搪塞而不了了之,后在联邦国力恢复后才逐渐偿清了欠款。 ===伊休-莱特层岩=== 最大的主矿区,位于徐意志联邦共和国[[斐开共和国]][[伊休工业区]]境内,于魏启历1859年4月被发现。被发现时,地质学家们估计其储量将会是已发现矿脉储量的十倍至二十倍。而如今则认为,伊休-莱特层岩的储量似乎没有上限。 如今,按照[[《亦江断层合作法案》]],联邦承诺伊休-莱特层岩将由各国自由开采,但开采的晶石也需要支付开采税,联邦会获得开采税的59%,30%按比例分配给UPW成员各国政府或皇室,3%提供给伊休工业区作为发展资金用于维持和建设该地区强大的工业基础设施(公用的旋挖机、公用的晶石反应塔等),剩下的8%用于支付UPW的管理和维护费,该矿区由联邦和UPW管理与组织开采。 ===散落矿区=== 除以上几个富集矿区外,伊休山脉上还零零散散分布着大大小小上千个小型的零散矿区。这些矿区分布于不同国家境内,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分布细碎,储量较小,开采成本高。 这些散落的矿区由各国单独管理,但大部分国家实际上并不会选择开采,一是因为开采成本高得不偿失,二是对环境破坏严重,因此不到万不得已大部分国家并不会选择开采这些零散矿区。 =历史= 亦江断层作为重要的魏启脉,也是各国争夺的重要资源之一。 亦江断层最初由[[胡意志帝国]]“联合”[[徐意志联邦共和国]]、[[燃炙共和国]]、[[大旷帝国]]三国共同开采,并由胡意志帝国主导开发。[[魏启晶石]]的批量生产从魏启历1719年的[[亦江矿脉]]开始,这里也便成为最早被开发的魏启脉。 最初,实际开采由燃炙共和国和徐意志联邦共和国掌握,根据四国签订的《亦江断层开采协约》,[[胡意志帝国]]尽管在地理上和亦江矿脉关系甚小<ref>胡意志帝国甚至没有与亦江矿脉有任何地理接触。而当时其他大型矿脉也还没有被发现。</ref>,但是由于当时的胡意志帝国仍然拥有强大的国力,并以提供昂贵的开采设备为条件能获得30%<ref>截止魏启历18世纪初期,燃炙共和国和徐意志联邦共和国逐渐将其数值压低到了8%。</ref>的矿物产量,而[[大旷帝国]]则通过支付巨额“开采费”获得了15%的矿物产量。 魏启历1859年4月,[[亦江断层]]的新矿脉“伊休-莱特层岩”被发现,其储量将会是已发现矿脉储量的十倍至二十倍。大旷帝国内阁会议对此方面进行了讨论,他们认为将如此巨量的资源掌握在一个国家手中是一种不公平的垄断行为,并在5月照会联邦外交官要求分享开采份额。随着以大旷帝国为首的[[东联盟]]实力和影响力的日益扩大,这令掌握断层的联邦感到不安,但联邦并未与东联盟做出妥协,试图进一步联合[[西联盟]]盟友并以强硬的姿态进行对抗。 魏启历1921年,随着[[大旷帝国]]极端民族主义大元帅[[莪·旷]]上任,事态进一步恶化,北大陆三国开始紧张的国防准备,联邦共和国与东联盟另外两国签署了《断层互惠共同条约》,以晶石共同开采权换得三国间进一步军事同盟以及三国的共同扩军协约。 魏启历1940年,[[伊休工业区]]被占领,联邦陆军于撤退时炸毁了重型开采设备,暂时失去运转能力的亦江断层被[[大旷帝国]]夺取。 魏启历1943年,伊休工业区被夺还,工业区遭到二次破坏,西联盟再一次占领亦江断层。 魏启历1949年,UPW成立,为了彻底解决战争火种,各国都做出了让步,联邦签署《新亦江断层开采协约》,并承诺将不会拒绝任何国家开采伊休-莱特岩层,联邦将向这些国家收取一部分开采税。 魏启历1973年,随着大陆最后几国加入UPW,[[《亦江断层合作法案》]]被签署,伊休-莱特矿区的很大部分开采管理和技术研发工作被承包给[[UPW]],UPW将整合各国技术提高该矿区的矿物生产效率和管理能力,作为代价,一部分伊休-莱特岩层的开采税被转让给UPW,徐意志第三帝国仍能获得大量开采税,但不需为此地工业开发支付额外资金、人力或技术成本。 [[分类:正传]][[分类:设定]]
摘要:
请注意,所有对魏启大陆的贡献均可能会被其他贡献者编辑、修改或删除。如果您不希望您的文字作品被随意编辑,请不要在此提交。
您同时也向我们承诺,您提交的内容为您自己所创作,或是复制自公共领域或类似自由来源(详情请见
魏启大陆:著作权
)。
未经许可,请勿提交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
取消
编辑帮助
(在新窗口中打开)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未登录
讨论
贡献
创建账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大陆简体
查看
阅读
编辑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正传
番外
百科
词条
引导
特殊页面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