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瑞欧斯战舰: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
无编辑摘要 |
||
(未显示3个用户的7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文件:Hurios.jpg|thumb]] | [[文件:Hurios.jpg|thumb]] | ||
=总览= | =总览= | ||
赫瑞欧斯战舰(Hurios),“赫瑞欧斯”这一个名称最早可以追溯至魏启历13世纪中叶的[[北大陆文]],意为“堡垒”。当时的胡意志帝国人以之来把新研发的大型帆船命名。 | |||
=背景= | =背景= | ||
魏启历1321年,胡国人开始改良魏启大陆主流船种“战舰”<ref>在近现代化战舰出现后,为加以区分,[[混秩纪元]]前的战舰被统称为[[古战舰]]</ref> | 魏启历1321年,胡国人开始改良魏启大陆主流船种“战舰”<ref>在近现代化战舰出现后,为加以区分,[[混秩纪元]]前的战舰被统称为[[古战舰]]</ref>。他们在战舰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根桅杆,主桅挂方形的大横帆,后桅挂三角帆,这便成了赫瑞欧斯战舰的雏形。横帆纵帆的搭配使用使赫瑞欧斯战舰拥有强大的适应力,即能在无尽之海的强风中高速行驶又能在潘氏海多变的贸易风中操控自如的特性受到商人们的热烈欢迎,经过不断的强化和改良,赫瑞欧斯战舰迅速取代了战舰成为胡国的主流船型。 | ||
=特点= | =特点= | ||
赫瑞欧斯战舰的特点在于它的船身结构。它的船尾是圆形的,用厚木板弯成,使得船的侧面到舵轴成为一个弧线。前船楼直接位于船首上方,船首斜桅位于其上——这种布置自从人们第一次在战船的船头上安上船楼,就从来没改变过。后船楼成为了船身的一个组成部分。 | |||
赫瑞欧斯战舰巨大的上层建筑影响了船帆的操作,使得他们的航行相当有特点:高耸的船楼限制了帆可以使用的区域,同时使得船头很重,在强风中很容易前倾。在船航行过程中,船楼过高使得风拖着船走,使得下层的帆——主帆和前帆——受风面积减小。 | |||
在舰炮上,铸铁取代了焊接的煅铁。可以固定在架子上的后膛炮取代了装在有轮子的小车上的前装炮。这些都强化了舰炮的性能。魏启历14世纪末出现的带铰链的炮门使得较低的,接近水线的甲板上也可以安置[[ | 在舰炮上,铸铁取代了焊接的煅铁。可以固定在架子上的后膛炮取代了装在有轮子的小车上的前装炮。这些都强化了舰炮的性能。魏启历14世纪末出现的带铰链的炮门使得较低的,接近水线的甲板上也可以安置[[热武器]],这增加了船上炮的数量。这些创新使得重炮战舰的概念得以实现。 | ||
此外,胡国人也在它身上增加了船首斜桅,以及减低的艉楼的高度,令它更便于在海战发挥威力。后来在魏启历16世纪初,它更被安装了多层的甲板,以便于安装体积巨大的[[应力武器]] | 此外,胡国人也在它身上增加了船首斜桅,以及减低的艉楼的高度,令它更便于在海战发挥威力。后来在魏启历16世纪初,它更被安装了多层的甲板,以便于安装体积巨大的[[应力武器]],增加威力。而赫瑞欧斯战舰的改良更为海上战争来带来了新元素,海上战争不再单是两船间短兵相接及弓箭互发的模式,而转变为更具威力的炮战,亦引伸出后来战列舰的形成。而赫瑞欧斯战舰精良的装备亦令胡国殖民者得以进占多个地区,建立海上霸权,主宰整片海洋。 | ||
=优缺点= | =优缺点= | ||
第28行: | 第28行: | ||
==缺点== | ==缺点== | ||
当遇上强风时,它那庞大的体积亦会容易出现重心倾斜,令船只坍塌。 | |||
=衍生产物= | =衍生产物= | ||
[[ | *[[科若洛战舰]],比赫瑞欧斯战舰更轻型的远洋战舰,拥有更好的操控性能和适应性。 | ||
*[[赫瑞欧斯级战列舰]],全大陆最早的战列舰。继承了赫瑞欧斯战舰的名称。 | |||
[[分类:正传]][[分类:设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