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晶石:修订间差异
小 clean up |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24个中间版本) | |||
第2行: | 第2行: | ||
=总览= | =总览= | ||
冰晶石(cryolite),蕴含不可提取魏启的水蓝色罕见小粒晶石,性脆,“有序化”后会持续散发冷色光,第二类[[载灵体]]。 | |||
分布:稀有 | |||
=性质= | =性质= | ||
第12行: | 第12行: | ||
*晶体结构:斜方柱与三种平行双面的聚形 | *晶体结构:斜方柱与三种平行双面的聚形 | ||
*密度:中,2.95~3.1g/cm³ | *密度:中,2.95~3.1g/cm³ | ||
*硬度: | *硬度:7 | ||
===易碎=== | ===易碎=== | ||
研究表明,冰晶石作为灵的容器,其内部微观结构一直在以无法归纳的规律变化<ref>欧沃认为,这种规律即使不是“真随机”的,也会是“无法被规划”的,因为“灵”的特点是无法预测</ref>,“有序化”后冰晶石的物理形态似乎依靠这种微观的变化维持着,冰晶石的硬度虽然不小,但极端易碎。 | 研究表明,冰晶石作为灵的容器,其内部微观结构一直在以无法归纳的规律变化<ref>欧沃认为,这种规律即使不是“真随机”的,也会是“无法被规划”的,因为“灵”的特点是无法预测</ref>,“有序化”后冰晶石的物理形态似乎依靠这种微观的变化维持着,冰晶石的硬度虽然不小,但极端易碎。 | ||
===特殊发光体=== | ===特殊发光体=== | ||
“有序化”后可以持续散发冷色光,在一些情况下会短时间发出数千流明的闪光。 | “有序化”后可以持续散发冷色光,在一些情况下会短时间发出数千流明的闪光。 | ||
=== | |||
即使没有有序化和无法有序化的冰晶石也能非常高效地将魏启场转化为可见光,有时会被用在昂贵的发光器上。 | |||
===固化魏启=== | |||
冰晶石本身法尔莎魏启浓度不高,但其所蕴含魏启虽然无法准确测定,也必然远超通过魏启浓度测定得来的结果。这些魏启似乎无法通过[[驱动]]进行加速提取,也无法补充,因此被称为“不可提取魏启”或者“固化魏启”。 | |||
===极端惰性=== | |||
该晶石的“活泼”为1.9*10^-5。 | |||
冰晶石几乎不吸收魏启场。其吸收的魏启场几乎会被全部转化为光能。即便是有序化后的冰晶石也能承受极强的魏启场。 | |||
===微稠密=== | |||
如果不考虑固化魏启,冰晶石对魏启流转只有微弱的留滞能力,只比真空多出一点点,接近1。 | |||
===弱辐射=== | |||
和大多数晶石一样,冰晶石的辐射能力很弱,即便内部堆积了大量魏启也很难产生辐射。 | |||
===谐振效应=== | |||
以某种特定频率剧烈变化的[[应力场]]可以令冰晶石短暂失能,这也是[[谐振弹]]的原理。 | |||
===第二载灵体=== | ===第二载灵体=== | ||
[[德·阿丽安·法兰]] | [[德·阿丽安·法兰]]于1864年发表的文章中认为冰晶石能承载“灵”,这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二种载灵体,也是当时的唯二之一(另一种是灵脉),引发了激烈争论。 | ||
但可以确定的是,冰晶石经过特殊方法“有序化”后,其内就会出现某种意识体。 | 但可以确定的是,冰晶石经过特殊方法“有序化”后,其内就会出现某种意识体。 | ||
一般来说,只有尺寸达到某个临界值的冰晶石才能承载灵,虽然冰晶石并没有罕见到无法用于工业,但是能够承载灵的冰晶石并不多。 | |||
魏启历2006年,一篇发表于[[《魏启自然》]]期刊头版的论文《关于魏启灵的统一与其性质的试探性想法》([[欧沃]])震惊了世界。论文基于大量实际数据指出“冰晶石灵”与人类“灵脉”在观测数据上的某种精妙的统一性,同时提出灵以的活动“可观测而不可预测”这一性质作为“灵”的定义。以及提出一种可能:人的“意识”能在灵脉与冰晶石间互相迁移,人与冰晶石在“灵”上并无二异。 | |||
这一论文掀起了新的研究热潮,并将有关冰晶石伦理问题推至自[[阿赦那]]事件后的又一高峰。由于公开发表种族观点,欧沃本人也遭受到多种指责与攻击,仅仅数十天后,他就死于针对其研究组的[[“7.13”AMI枪击事件]]中。 | 这一论文掀起了新的研究热潮,并将有关冰晶石伦理问题推至自[[阿赦那]]事件后的又一高峰。由于公开发表种族观点,欧沃本人也遭受到多种指责与攻击,仅仅数十天后,他就死于针对其研究组的[[“7.13”AMI枪击事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