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大陆战争: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
|||
(未显示1个用户的10个中间版本) | |||
第10行: | 第10行: | ||
菲尔德大陆承诺在三个月内撤军并在魏启大陆进行价值约3.48万亿标准晶的重建工程并提供大量技术和物资,而魏启大陆承诺将在未来支持菲尔德大陆从魏启大陆运走大量[[魏启晶石]]。 | 菲尔德大陆承诺在三个月内撤军并在魏启大陆进行价值约3.48万亿标准晶的重建工程并提供大量技术和物资,而魏启大陆承诺将在未来支持菲尔德大陆从魏启大陆运走大量[[魏启晶石]]。 | ||
双大陆战争的结束标志着[[未来纪元]]和后废土时代的开始,也敲响了清算的倒计时。 | |||
==交战双方== | ==交战双方== | ||
[[大菲尔德邦联]]方(邦联方):[[艾泽林斯共和国]]、[[赫尔普共和国]]、[[苏赫共和国]]、[[法尔滨帝国]]、[[帕瓦蒂斯共和国]]、[[极东帝国]]、[[简芙兰琪共和国]]、[[薇尔芙拉共和国联盟]]、[[胡意志帝国]](前期)、[[大旷帝国]](前期)。 | [[大菲尔德邦联]]方(邦联方):[[艾泽林斯共和国]]、[[赫尔普共和国]]、[[苏赫共和国]]、[[法尔滨帝国]]、[[帕瓦蒂斯共和国]]、[[极东帝国]]、[[简芙兰琪共和国]]、[[薇尔芙拉共和国联盟]]、[[胡意志帝国]](前期)、[[大旷帝国]](前期)。 | ||
第76行: | 第76行: | ||
魏启历2233年10月9日,塞联紧急会晤欧兰古谭斯帝国、魏启联邦合众国、文黄共和国联盟以及邬石联合王国领导人,五国决定将所有兵力整编为南大陆联盟军,总司令部设在易守难攻的塞联岛城[[艾叶市]]。10日,徐意志联邦共和国、冉青人民共和国、铁桶共和国、奥薇邦妮联合王国领导人决定将所有兵力整编为北大陆联盟军,总司令部设在安全的大后方[[夕雾]]。南北联盟军领导人确认将会互相支援并尽全力劝说胡意志帝国以及大旷帝国参与抵抗战争。 | 魏启历2233年10月9日,塞联紧急会晤欧兰古谭斯帝国、魏启联邦合众国、文黄共和国联盟以及邬石联合王国领导人,五国决定将所有兵力整编为南大陆联盟军,总司令部设在易守难攻的塞联岛城[[艾叶市]]。10日,徐意志联邦共和国、冉青人民共和国、铁桶共和国、奥薇邦妮联合王国领导人决定将所有兵力整编为北大陆联盟军,总司令部设在安全的大后方[[夕雾]]。南北联盟军领导人确认将会互相支援并尽全力劝说胡意志帝国以及大旷帝国参与抵抗战争。 | ||
魏启历2233年12月1日,邦联联合司令部对联盟军下达最后通牒:'''“你们已达极限,而我们还未开始。”''' | |||
魏启历2233年12月8日,[[解析几何登陆战]],在胡意志帝国的协助下,邦联方100万士兵在艾泽林斯将军[[叶斯·帕斯]]的指挥下强袭登陆[[解析几何市]]。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冉青人民共和国]]25万士兵在[[冉克己]]将军的带领下坚守了长达3个月的时间。次年3月29日,在损失巨量士兵的情况下,[[艾泽林斯共和国]]军队以近乎摧毁了整个城市的方法占领了解析几何市。城破后,冉克己率领仅剩的1万士兵撤往首都几何市。 | 魏启历2233年12月8日,[[解析几何登陆战]],在胡意志帝国的协助下,邦联方100万士兵在艾泽林斯将军[[叶斯·帕斯]]的指挥下强袭登陆[[解析几何市]]。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冉青人民共和国]]25万士兵在[[冉克己]]将军的带领下坚守了长达3个月的时间。次年3月29日,在损失巨量士兵的情况下,[[艾泽林斯共和国]]军队以近乎摧毁了整个城市的方法占领了解析几何市。城破后,冉克己率领仅剩的1万士兵撤往首都几何市。 | ||
第104行: | 第106行: | ||
魏启历2235年9月至2236年6月,最为惨烈的空战——[[南大陆空战]]爆发。塞联总计投入了超过6000架的战机以及50余艘空天母舰,魏启联邦合众国投入超过500架战机,冉青人民共和国1200名飞行员志愿军参与支援。而大菲尔德邦联则投入了超过8000架战机以及超过20艘[[岛舰]]。最终以陈意志人民共和国联盟巨大的国家机器开动,联盟国家的胜利告终。由于南大陆空战的最终胜利,南大陆屏障得以保存下来,而陈意志人民共和国联盟的坚持抗战,把邦联军拖入了致命的长期持久战,而且成为日后的大反攻的跳板,使邦联军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困境。由于损失过多的战机和飞行员,又无法取得清风平原上空的制空权优势,更无法借由空袭瓦解陈意志人民共和国联盟的地面和海上战力,邦联军不得不放弃入侵西南大陆的作战计划。南大陆空战的胜利,极大鼓舞了联盟国家和人民,让人们在阴霾中看到了一丝的曙光。 | 魏启历2235年9月至2236年6月,最为惨烈的空战——[[南大陆空战]]爆发。塞联总计投入了超过6000架的战机以及50余艘空天母舰,魏启联邦合众国投入超过500架战机,冉青人民共和国1200名飞行员志愿军参与支援。而大菲尔德邦联则投入了超过8000架战机以及超过20艘[[岛舰]]。最终以陈意志人民共和国联盟巨大的国家机器开动,联盟国家的胜利告终。由于南大陆空战的最终胜利,南大陆屏障得以保存下来,而陈意志人民共和国联盟的坚持抗战,把邦联军拖入了致命的长期持久战,而且成为日后的大反攻的跳板,使邦联军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困境。由于损失过多的战机和飞行员,又无法取得清风平原上空的制空权优势,更无法借由空袭瓦解陈意志人民共和国联盟的地面和海上战力,邦联军不得不放弃入侵西南大陆的作战计划。南大陆空战的胜利,极大鼓舞了联盟国家和人民,让人们在阴霾中看到了一丝的曙光。 | ||
魏启历2235年9月7日,与此同时,赫尔普邦联军在[[贝拉·斯库尔]] | 魏启历2235年9月7日,与此同时,赫尔普邦联军在[[贝拉·斯库尔]]的带领下启动“神阁半岛攻势”,开始猛攻陈意志首都[[南孚市]],[[南孚保卫战]]爆发。 | ||
<center> | |||
啊,塞西尔母亲,土地的联盟 | |||
人民的意志,在命令中被钢铁般的执行! | |||
啊,塞西尔母亲,人民的联盟 | |||
在又一次胜利中,红军崛起了! | |||
</center> | |||
切尔斯特下令投入所有的预备队,以保证耗尽敌人的兵力,中央军区从驻守[[神阁市]]的部队中调动十三个装甲师以及二十艘[[空天母舰]]从后方支援联盟军。在南孚城郊的旷野上,战斗趋近白热,高烈度的围城战甚至持续了整整一年。因为邦联军的南大陆空战进展不利,未能切断联盟军的空中补给线,补给源源不断沿海峡航线<ref>即[[黑松市]]——[[何吉利]]——[[何其正]]——[[艾叶市]]——[[南孚市]]航线。</ref>送达,不断支援着前线,迫使邦联军不得不多次因物资和人力不足而撤退和重组攻势。塞联军队虽然遭受惨重的损失,但战局已经逆转,塞联的战士们挫败了“神阁半岛攻势”,敌军在此覆灭,侵略者在地狱长眠。最终邦联军在2236年6月因为联盟军彻底夺取制空权而撤军。 | |||
魏启历2236年4月4日,以塞联和魏启联邦合众国为首的南方联盟军在[[大旷帝国]]边境[[以太沙漠]]阻击企图绕进的邦联军队,[[第一次以太会战]]爆发。这场战役一直持续到5月29日,以南方联盟军的惨胜和邦联军的暂时撤退结束。这场战役从此结束了邦联军一路高歌猛进的势头,被认为是南大陆战场的转折点。 | 魏启历2236年4月4日,以塞联和魏启联邦合众国为首的南方联盟军在[[大旷帝国]]边境[[以太沙漠]]阻击企图绕进的邦联军队,[[第一次以太会战]]爆发。这场战役一直持续到5月29日,以南方联盟军的惨胜和邦联军的暂时撤退结束。这场战役从此结束了邦联军一路高歌猛进的势头,被认为是南大陆战场的转折点。 | ||
===胡意志帝国参战=== | ===胡意志帝国参战=== | ||
魏启历2238年6月2日,胡意志帝国反戈,大批胡意志帝国军队从东部冷杉林中出现并向西进军。6月10日,“610军事协定”签署,[[远碟帝国]]军队登陆胡意志帝国,共计108万的军队从三个方向同时猛攻胡意志帝国三大城市。 | |||
魏启历2239年1月8日,胡意志帝国重新控制了帝国的大部分西部领土,但仍然未能夺回首都。 | 魏启历2239年1月8日,胡意志帝国重新控制了帝国的大部分西部领土,但仍然未能夺回首都。 | ||
魏启历2239年4月1日,[[四月死战]]。4月末,胡意志帝国在联盟军团的帮助下夺回了首都,并彻底终结了邦联军在北大陆的扩张势头,迫使邦联军龟缩在其他城市中进行被动防御。这场战役被认为是北大陆战场的转折点。 | 魏启历2239年4月1日,[[四月死战]]。4月末,胡意志帝国在联盟军团的帮助下夺回了首都,并彻底终结了邦联军在北大陆的扩张势头,迫使邦联军龟缩在其他城市中进行被动防御。这场战役被认为是北大陆战场的转折点。 | ||
===大旷帝国参战=== | ===大旷帝国参战=== | ||
魏启历2239年5月16日,大旷帝国通过密线通知联盟方,彼时大旷帝国将会反戈,在邦联方的腹地发起突然袭击。5月末,胡意志、远碟帝国联合军开始了对[[光学镇]]的合围。 | 魏启历2239年5月16日,大旷帝国通过密线通知联盟方,彼时大旷帝国将会反戈,在邦联方的腹地发起突然袭击。5月末,胡意志、远碟帝国联合军开始了对[[光学镇]]的合围。 | ||
魏启历2239年10月3日,以塞联和大旷帝国为主的南方联盟军在[[以太沙漠]]再次与以艾泽林斯为首的邦联军交战,[[第二次以太会战]] | 魏启历2239年10月3日,以塞联和大旷帝国为主的南方联盟军在[[以太沙漠]]再次与以艾泽林斯为首的邦联军交战,[[第二次以太会战]]爆发。战斗极为惨烈,一直持续到12月11日,以南方联盟军的决定性胜利结束。从此邦联军主力几乎被完全消灭,再无逆转的可能。这场战役也被称之为双大陆战争的“决定性战役”。这是塞联首次使用■■■■的战役,也正是它的使用彻底扭转了战役局势,使南方联盟军得以在弱势条件下战胜强大的邦联军。 | ||
===全面反攻=== | ===全面反攻=== | ||
第137行: | 第154行: | ||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 ||
|- | |- | ||
! 姓名 !! 性别 !! 国籍 !! 政治职务 !! 军事职务 !! | ! 姓名 !! 性别 !! 国籍 !! 政治职务 !! 军事职务 !! 军衔 | ||
|- | |- | ||
| [[拉法·利加]] || 男 || [[艾泽林斯共和国]] || 总统 || - || - | | [[拉法·利加]] || 男 || [[艾泽林斯共和国]] || 总统 || - || - | ||
第161行: | 第178行: | ||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 ||
|- | |- | ||
! 姓名 !! 性别 !! 国籍 !! 政治职务 !! 军事职务 !! | ! 姓名 !! 性别 !! 国籍 !! 政治职务 !! 军事职务 !! 军衔 | ||
|- | |- | ||
| [[切尔斯特·劳伦斯]] || 男 || [[陈意志人民共和国联盟]] || 国家主席 || 中央军委主席,南大陆联盟军总指挥,陈意志第1集团军总司令 || - | | [[切尔斯特·劳伦斯]] || 男 || [[陈意志人民共和国联盟]] || 国家主席 || 中央军委主席,南大陆联盟军总指挥,陈意志第1集团军总司令 || - | ||
第175行: | 第192行: | ||
| [[冉凛义]] || 男 || [[冉青人民共和国]] || 中央军委副主席 || 人民第3集团军总司令 || 上将 | | [[冉凛义]] || 男 || [[冉青人民共和国]] || 中央军委副主席 || 人民第3集团军总司令 || 上将 | ||
|- | |- | ||
| [[恒斯·徐·维尔德]] || 男 || [[徐意志联邦共和国]] || 总统 || 联邦第1集团军总司令 || 上将 | | [[恒斯·徐·维尔德]] || 男 || [[徐意志联邦共和国]] || 总统 || 联邦第1集团军总司令 || 少将-上将 | ||
|- | |- | ||
| [[简·徐·德尔]] || 女 || [[徐意志联邦共和国]] || - || 联邦第2集团军总司令 || | | [[简·徐·德尔]] || 女 || [[徐意志联邦共和国]] || - || 联邦第2集团军总司令 || 中校-上将 | ||
|- | |- | ||
| [[华伦尼亚·卡方]] || 男 || [[徐意志联邦共和国]] || - || 联邦第8集团军总司令,北大陆联盟军总司令 || 上将 | | [[华伦尼亚·卡方]] || 男 || [[徐意志联邦共和国]] || - || 联邦第8集团军总司令,北大陆联盟军总司令 || 上将 | ||
第204行: | 第221行: | ||
|- | |- | ||
| [[斯文·凯恩]] || 男 || [[文黄共和国联盟]] || - || 联盟第1集团军总司令 || 上将 | | [[斯文·凯恩]] || 男 || [[文黄共和国联盟]] || - || 联盟第1集团军总司令 || 上将 | ||
|- | |||
| [[察夫·霍卡]] || 男 || [[文黄共和国联盟]] || - || 联盟第3集团军总司令 || 中将 | |||
|- | |- | ||
| [[库索·斯皮尔]] || 男 || [[铁桶共和国]] || - || 共和国第1集团军总司令 || 上将 | | [[库索·斯皮尔]] || 男 || [[铁桶共和国]] || - || 共和国第1集团军总司令 || 上将 | ||
第265行: | 第284行: | ||
| [[逑龙帝国]] || 约4000亿 || 约2000亿 || 未知 | | [[逑龙帝国]] || 约4000亿 || 约2000亿 || 未知 | ||
|- | |- | ||
| 总计<ref>不计逑龙帝国。</ref> || 约9271.2万 || 约26821. | | 总计<ref>不计逑龙帝国。</ref> || 约9271.2万 || 约26821.2万 || 约12550万 | ||
|} | |} | ||
第330行: | 第349行: | ||
|- | |- | ||
| 联盟第1集团军 || 经纬仪 || 文黄共和国联盟 || [[斯文·凯恩]] || 5万 | | 联盟第1集团军 || 经纬仪 || 文黄共和国联盟 || [[斯文·凯恩]] || 5万 | ||
|- | |||
| 联盟第3集团军 || - || 文黄共和国联盟 || [[察夫·霍卡]] || 5万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