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港大撤退:修订间差异

来自魏启大陆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Hineven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2个用户的4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总览=
=总览=
光学港大撤退发生在魏启历1940年深冬12月,该年十一月,[[徐意志联邦共和国]]护国第一军,第二军,以及重编第四军,接近30万陆地部队和[[冉青人民共和国]]第一军,以及[[胡意志帝国]]一十三步兵师团被围困在[[芴莣港]]。12月11日,[[大旷帝国]]和[[铁桶帝国]]部队不断压缩[[西联盟]]阵线,西联盟守军弹尽粮绝,[[东联盟]]准备稍作整备,于12月26日开始最后的大规模进攻,一举歼灭全部敌军。
光学港大撤退发生在魏启历1940年深冬12月,该年十一月,[[徐意志联邦共和国]]护国第一军,第二军,以及重编第四军,接近30万陆地部队和[[冉青人民共和国]]第一军,以及[[胡意志帝国]]一十三步兵师团被围困在[[芴莣港]]。12月11日,[[大旷帝国]]和[[铁桶帝国]]部队不断压缩[[西联盟]]阵线,西联盟守军弹尽粮绝,[[东联盟]]准备稍作整备,于12月26日开始最后的大规模进攻,一举歼灭全部敌军。
12月13日,徐意志联邦共和国和胡意志帝国军部批准了孤注一掷的战略计划,从海上将全军30万人撤离芴莣港,再从胡意志帝国境内登陆,脱离包围,继续北撤前往[[光学镇]],帝国境内,几乎所有可以运行的船舶全部被动员征用,加上原有芴莣港民用船只,共约17,000艘大小不一的船舶投入到了这场行动之中。
12月10日,徐意志联邦共和国和胡意志帝国军部批准了孤注一掷的战略计划,从海上将全军30万人撤离芴莣港,再从胡意志帝国境内登陆,脱离包围,继续北撤前往[[光学镇]],帝国境内,几乎所有可以运行的船舶全部被动员征用,加上原有芴莣港民用船只,共约17,000艘大小不一的船舶投入到了这场行动之中。
12月14日清晨,行动开始,早在此前[[大旷帝国]]方面已经得知消息,光学港大撤退海上阻击战(后来被称为“血海之战”)从12月14日起持续了整整两天,共有超过五十艘战舰沉没。但魏启脉活动造成的通讯干扰导致信息传递延误,12月15日中午,陆面大规模进攻才正式开始,此时已有超过23万名士兵撤离了芴莣港,12月15日晚6点,[[芴莣港]]彻底沦陷,[[徐意志联邦共和国]]全境沦陷。
12月14日清晨,行动开始,早在此前[[大旷帝国]]方面已经得知消息,光学港大撤退海上阻击战(后来被称为“血海之战”)从12月14日起持续了整整两天,共有超过五十艘战舰沉没。但魏启脉活动造成的通讯干扰导致信息传递延误,12月15日中午,陆面大规模进攻才正式开始,此时已有超过23万名士兵撤离了芴莣港,12月15日晚6点,[[芴莣港]]彻底沦陷,[[徐意志联邦共和国]]全境沦陷。
=陆战=
=陆战=
第8行: 第8行:
有待补充
有待补充
===艾希塔娜沉没===
===艾希塔娜沉没===
魏启历1940年,艾希塔娜([[Ashctana]])崭露头角,其超乎常理的强大火力和火炮精度令[[东联盟]]海军胆战心惊。从战争打响至今,所有靠近艾希塔娜的舰艇无一生还。[[启明星号]]被重伤,艾希塔娜的一次齐射从头到尾贯穿[[悍勇]]号全部超两米的硬化护甲,东联盟海军才意识到,没有任何舰艇能够承受她的火力。魏启历1940年整个夏天和秋天,陆地战事风急火燎,但铁桶洋上却沉闷得可怕,[[东联盟]]没有敢发起一次大型海战——海战持续两小时,艾希塔娜就能从战区外击毁至少六艘任意型号战舰——这是不可承受的代价。
魏启历1940年,艾希塔娜([[Ashctana]])崭露头角,其超乎常理的强大火力和火炮精度令[[东联盟]]海军胆战心惊。从战争打响至今,所有艾希塔娜开火击中过的舰艇无一生还。[[启明星号]]被重伤,艾希塔娜的一次齐射从头到尾贯穿[[悍勇]]号全部超两米的硬化护甲,东联盟海军才意识到,没有任何舰艇能够承受她的火力。魏启历1940年整个夏天和秋天,陆地战事风急火燎,但铁桶洋上却沉闷得可怕,[[东联盟]]没有敢发起一次大型海战——海战持续两小时,艾希塔娜就能从战区外击毁至少六艘任意型号战舰——这是不可承受的代价。


魏启历1940年夏,东联盟海军成立了艾希塔娜特别应对组,设计了诸多消除艾希塔娜威胁的方案,诸如潜艇猎杀,大规模空袭等等,但军部对她知之甚少,艾希塔娜的防空舰与护卫舰更是与她形影不离,让他们无机可趁。但,魏启历1940年秋七月七日,事情有了转机。大旷帝国间谍窃取了[[芴莣港]]艾希塔娜维护组的部分机密资料,以及一个关键部件:E-3-1的能容弹芯。
魏启历1940年夏,东联盟海军成立了艾希塔娜特别应对组,设计了诸多消除艾希塔娜威胁的方案,诸如潜艇猎杀,大规模空袭等等,但军部对她知之甚少,艾希塔娜的防空舰与护卫舰更是与她形影不离,让他们无机可趁。但,魏启历1940年秋七月七日,事情有了转机。大旷帝国间谍窃取了[[芴莣港]]艾希塔娜维护组的部分机密资料,以及一个关键部件:E-3-1的能容弹芯。


间谍带回来的文字资料只有按照未知规律交错的黑白线条,这显然是一种无法破译的密码。但是能容弹芯带给大旷帝国更多信息:科学家们发现,重量仅三千克,材质未知,拳头大小的弹芯竟能稳定容纳上千kw能量,并承受猛烈的物理撞击而依然稳定。显然,艾希塔娜的炮弹破坏力来源并不是动量而是能容弹芯。
间谍带回来的文字资料只有按照未知规律交错的黑白线条,这显然是一种无法破译的密码<ref>查阅:[[莫诺密码]]</ref>。但是弹芯带给大旷帝国更多信息:科学家们发现,艾希塔娜的炮弹破坏力来源并不是动量而是能容弹芯,而弹芯在非常极端的物理作用和穿透拟钢装甲时激发的魏启场双重作用下才能爆炸。他们由此找到唯一可能与唯一可行的应对方案:设计一种“抑制器”<ref>[[场爆器]]的前身,目前大旷帝国提供的[[场爆器]]已经成为UPW维和部队的重要装备。</ref>,在艾希塔娜炮弹穿透船体的瞬间生成干扰魏启场,令弹芯延后几毫秒爆炸——爆炸地点将由此远离船舱,极大减小损伤。


弹芯工作机理破译让科学家无从下手,但一个大胆的计划就此诞生:抵消器<ref>这就是后日“场爆器”的前身。</ref>。让弹芯爆炸的不是物理冲击而是炮弹飞掠含有魏启能和能场时内部产生的自感现象。科学家们设想设计一种装置,在炮弹飞掠而过时限制 有待补充...
“阻止炮弹爆炸”,在那个年代,这绝对是任何武器科学家们所拥有的最为疯狂的幻想!但为了让海上攻势跟进路面战役,他们别无选择。反制计划在绝密安保下开启,魏启历1940年秋九月,装置设计完成,魏启历1940年冬十一月,LIGC用十二颗重达三百克拉的珍贵氪晶石制成第一批十二台产品。
 
“抑制器”单台重达三吨,激活时限只有短短两秒,其后就过载烧毁——抑制功能只是理论可行,从未检验。
 
但时间已经不能在给光明舰队任何犹豫不决的机会,芴莣港撤退阻击战——也就是第二次铁桶洋海战——已经打响。大元帅[[莪]]要求[[若诺·旷]]“集结所有游弋于铁桶洋上的海军力量”截断[[西联盟]]的海上撤退道路,将三十万西联盟陆军一举歼灭。若诺明白莪元帅话语的分量,也清楚此次战役的胜利有何等意义,若能成功将堆积在芴莣港的西联盟主力抹除掉,[[胡意志帝国]]战线上的压力将会骤减,他们会向胜利再次迈出一大步。
 
若诺认为艾希塔娜问题需要单独处理,将对抗艾希塔娜的任务交给了他的得力手下[[蒂芙尼·旷]]。
 
魏启历12月12日,蒂芙尼以新式战列舰[[比戈]]与[[启明星号|启明星]]贰号为主力,构建了一支由另外五艘重巡洋舰,一艘轻巡洋舰以及四艘驱逐舰(包括[[勇敢级驱逐舰]]叁号)临时组成一支特别舰队,由[[比戈]]进行指挥。当晚,十二台“抑制器”被分别安装在这些战舰上,每只一台,二十四小时之后,这些刚刚诞生的机器就将接受艾希塔娜巨炮的考验。
 
[[分类:正传]][[分类:设定]]

2025年2月4日 (二) 11:55的最新版本

总览[编辑]

光学港大撤退发生在魏启历1940年深冬12月,该年十一月,徐意志联邦共和国护国第一军,第二军,以及重编第四军,接近30万陆地部队和冉青人民共和国第一军,以及胡意志帝国一十三步兵师团被围困在芴莣港。12月11日,大旷帝国铁桶帝国部队不断压缩西联盟阵线,西联盟守军弹尽粮绝,东联盟准备稍作整备,于12月26日开始最后的大规模进攻,一举歼灭全部敌军。 12月10日,徐意志联邦共和国和胡意志帝国军部批准了孤注一掷的战略计划,从海上将全军30万人撤离芴莣港,再从胡意志帝国境内登陆,脱离包围,继续北撤前往光学镇,帝国境内,几乎所有可以运行的船舶全部被动员征用,加上原有芴莣港民用船只,共约17,000艘大小不一的船舶投入到了这场行动之中。 12月14日清晨,行动开始,早在此前大旷帝国方面已经得知消息,光学港大撤退海上阻击战(后来被称为“血海之战”)从12月14日起持续了整整两天,共有超过五十艘战舰沉没。但魏启脉活动造成的通讯干扰导致信息传递延误,12月15日中午,陆面大规模进攻才正式开始,此时已有超过23万名士兵撤离了芴莣港,12月15日晚6点,芴莣港彻底沦陷,徐意志联邦共和国全境沦陷。

陆战[编辑]

有待补充

海战[编辑]

有待补充

艾希塔娜沉没[编辑]

魏启历1940年,艾希塔娜(Ashctana)崭露头角,其超乎常理的强大火力和火炮精度令东联盟海军胆战心惊。从战争打响至今,所有艾希塔娜开火击中过的舰艇无一生还。启明星号被重伤,艾希塔娜的一次齐射从头到尾贯穿悍勇号全部超两米的硬化护甲,东联盟海军才意识到,没有任何舰艇能够承受她的火力。魏启历1940年整个夏天和秋天,陆地战事风急火燎,但铁桶洋上却沉闷得可怕,东联盟没有敢发起一次大型海战——海战持续两小时,艾希塔娜就能从战区外击毁至少六艘任意型号战舰——这是不可承受的代价。

魏启历1940年夏,东联盟海军成立了艾希塔娜特别应对组,设计了诸多消除艾希塔娜威胁的方案,诸如潜艇猎杀,大规模空袭等等,但军部对她知之甚少,艾希塔娜的防空舰与护卫舰更是与她形影不离,让他们无机可趁。但,魏启历1940年秋七月七日,事情有了转机。大旷帝国间谍窃取了芴莣港艾希塔娜维护组的部分机密资料,以及一个关键部件:E-3-1的能容弹芯。

间谍带回来的文字资料只有按照未知规律交错的黑白线条,这显然是一种无法破译的密码[1]。但是弹芯带给大旷帝国更多信息:科学家们发现,艾希塔娜的炮弹破坏力来源并不是动量而是能容弹芯,而弹芯在非常极端的物理作用和穿透拟钢装甲时激发的魏启场双重作用下才能爆炸。他们由此找到唯一可能与唯一可行的应对方案:设计一种“抑制器”[2],在艾希塔娜炮弹穿透船体的瞬间生成干扰魏启场,令弹芯延后几毫秒爆炸——爆炸地点将由此远离船舱,极大减小损伤。

“阻止炮弹爆炸”,在那个年代,这绝对是任何武器科学家们所拥有的最为疯狂的幻想!但为了让海上攻势跟进路面战役,他们别无选择。反制计划在绝密安保下开启,魏启历1940年秋九月,装置设计完成,魏启历1940年冬十一月,LIGC用十二颗重达三百克拉的珍贵氪晶石制成第一批十二台产品。

“抑制器”单台重达三吨,激活时限只有短短两秒,其后就过载烧毁——抑制功能只是理论可行,从未检验。

但时间已经不能在给光明舰队任何犹豫不决的机会,芴莣港撤退阻击战——也就是第二次铁桶洋海战——已经打响。大元帅要求若诺·旷“集结所有游弋于铁桶洋上的海军力量”截断西联盟的海上撤退道路,将三十万西联盟陆军一举歼灭。若诺明白莪元帅话语的分量,也清楚此次战役的胜利有何等意义,若能成功将堆积在芴莣港的西联盟主力抹除掉,胡意志帝国战线上的压力将会骤减,他们会向胜利再次迈出一大步。

若诺认为艾希塔娜问题需要单独处理,将对抗艾希塔娜的任务交给了他的得力手下蒂芙尼·旷

魏启历12月12日,蒂芙尼以新式战列舰比戈启明星贰号为主力,构建了一支由另外五艘重巡洋舰,一艘轻巡洋舰以及四艘驱逐舰(包括勇敢级驱逐舰叁号)临时组成一支特别舰队,由比戈进行指挥。当晚,十二台“抑制器”被分别安装在这些战舰上,每只一台,二十四小时之后,这些刚刚诞生的机器就将接受艾希塔娜巨炮的考验。

  1. 查阅:莫诺密码
  2. 场爆器的前身,目前大旷帝国提供的场爆器已经成为UPW维和部队的重要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