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魏启大战: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
|||
(未显示1个用户的4个中间版本) | |||
第131行: | 第131行: | ||
详细信息:[[几何保卫战]] | 详细信息:[[几何保卫战]] | ||
===伊休战役=== | ===伊休战役=== | ||
魏启历1942年3月,东联盟诸国抵达[[伊休山脉]] | 魏启历1942年3月,东联盟诸国抵达[[伊休山脉]],但是决定以机甲和浮空坦克翻越绵延不绝的伊休山脉的决定恰恰使大旷帝国深陷囹圄,由于高海拔极低的气温和陡峭的岩壁,东联盟诸国在伊休山脉移动非常困难。而各大交通要道又被西联盟诸国掌控,大旷帝国一旦决定继续进军,一场激战便不可避免。 | ||
===诫济战役=== | |||
诫济战役(The Battle of Jieji),是[[第三次魏启大战]]期间魏启历1941年9月14日至11月30日、[[西联盟]]军队与[[东联盟]]军队之间发生的一场关键性战役,也是第三次魏启大战期间最为血腥的一场战役。 | |||
随着[[大旷帝国]]陆军的逐渐北上推进逼近[[冉青人民共和国]]西部重要沿海城市[[诫济]],同时爆发了著名的[[诫济海战]]。双方围绕着诫济城和[[诫济海军基地]]展开了极其残酷的争夺战。 | |||
最后战役以西联盟守住诫济惨胜而结束,但战斗双方均付出了极大牺牲,超过一百万将士投入其中,而约半数都在此次战役中伤亡。 | |||
详细信息:[[诫济战役]] | |||
===几何反攻作战=== | ===几何反攻作战=== | ||
魏启历1944年初春-夏,西联盟联军成功击溃东联盟包围圈,战线从此反转。 | 魏启历1944年初春-夏,西联盟联军成功击溃东联盟包围圈,战线从此反转。 | ||
第181行: | 第191行: | ||
| [[冉魄]] || 男 || [[冉青人民共和国]] || - || 第2方面军司令 || 上将 | | [[冉魄]] || 男 || [[冉青人民共和国]] || - || 第2方面军司令 || 上将 | ||
|- | |- | ||
| [[ | | [[冉齐潋]] || 男 || [[冉青人民共和国]] || - || 第1航母编队司令 || 上将 | ||
|- | |- | ||
| [[ | | [[德·胡·蒙大拿]] || 男 || [[胡意志帝国]] || 元首 || 总指挥 || 元帅 | ||
|- | |||
| [[阿克特列提·义]] || 男 || [[胡意志帝国]] || 陆军部部长 || - || 上将 | |||
|- | |||
| [[裴杰斯·肖尔安]] || 男 || [[胡意志帝国]] || - || 海军总司令 || 大将 | |||
|- | |- | ||
| [[ | | [[赫本·德·赫托克]] || 男 || [[胡意志帝国]] || - || 陆军总司令 || 上将 | ||
|- | |- | ||
| [[ | | [[德·诺兰·亚凡]] || 男 || [[胡意志帝国]] || - || 陆军总司令 || 大将 | ||
|- | |- | ||
| [[ | | [[艾克茵·德·伽德里]] || 男 || [[胡意志帝国]] || - || 空军总司令 || 大将 | ||
|- | |- | ||
| [[ | | [[特拉维夫·伊扎克斯]] || 男 || [[胡意志帝国]] || - || 第1航母编队司令 || 上将 | ||
|- | |- | ||
| [[ | | [[杰拉卡·德·郝仁]] || 男 || [[胡意志帝国]] || - || 第2航母编队司令 || 上将 | ||
|- | |- | ||
| [[ | | [[卡岚瑟·古苏·徐·次]] || 女 || [[徐意志联邦共和国]] || 临时总统 || - || - | ||
|- | |- | ||
| [[ | | [[何德]] || 男 || [[魏启联邦合众国]] || 战时委员会主席 || - || - | ||
|- | |- | ||
| [[ | | [[德尔伊·陈]] || 男 || [[陈意志帝国]] || 皇帝 || - || - | ||
|- | |- | ||
| [[ | | [[洛巴拉贾·邬·玛达]] || 男 || [[邬石联合王国]] || 临时首相 || - || - | ||
|- | |- | ||
| [[零序·徐·克]] || 男 || [[徐意志联邦共和国]] || - || 陆军总司令 || 上将 | | [[零序·徐·克]] || 男 || [[徐意志联邦共和国]] || - || 陆军总司令 || 上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