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勒: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
||
第12行: | 第12行: | ||
=景点= | =景点= | ||
== | ==人文景点== | ||
===科勒皇立理工学院=== | ===科勒皇立理工学院=== | ||
不客气的说,[[科勒皇立理工学院]]是整个科勒市区空气质量最好也是环境最好的地方。科勒皇立理工学院位于城市郊区,整个校园由数公里的防尘带围住,由学生自发组织在校园外种植了上百公顷的人造林(如今已经成为传统,任何入学的新生必须参与植树活动),如今这个面积仍在扩大。校园内植被覆盖率惊人,甚至有几个较大的人造湖,几乎可以抵御每周三四次的沙尘暴。 | 不客气的说,[[科勒皇立理工学院]]是整个科勒市区空气质量最好也是环境最好的地方。科勒皇立理工学院位于城市郊区,整个校园由数公里的防尘带围住,由学生自发组织在校园外种植了上百公顷的人造林(如今已经成为传统,任何入学的新生必须参与植树活动),如今这个面积仍在扩大。校园内植被覆盖率惊人,甚至有几个较大的人造湖,几乎可以抵御每周三四次的沙尘暴。 | ||
因此,科勒皇立理工学院也成了科勒市民周末闲暇时间最爱来的地方,独特的沙漠绿洲,也是来科勒旅游的游客必去的景点。 | |||
详细信息:[[科勒皇立理工学院]] | |||
===科勒工业区=== | |||
详细信息:[[科勒工业区]] | |||
===十九世纪工业博物馆=== | |||
详细信息:[[十九世纪工业博物馆]] | |||
==自然风光== | ==自然风光== | ||
===映日河=== | |||
详细信息:[[映日河]] | |||
==晶石反应塔== | ==晶石反应塔== | ||
科勒拥有两座历史悠久的晶石反应塔:科勒一号与科勒二号,并称科勒双子。双子塔两座都属于世界闻名的超巨型反应塔,高破千米,低处直径更是达到725m之巨。而在晶石反应塔建筑群巨大的体积之中,50%以上的空间是立体堆叠的民居与商业区,20%左右是露天的绿化带与清理老旧工业残骸后修缮而成的道路与公园景观,余下的部分才是晶石反应塔的反应房——这些反应房是大旷帝国独有的小型反应房,功率与空间利用率低,但无污染且完全零噪音。科勒双子是晶石反应塔与城市建筑群结合的典范,每年,不少游客会沿着红色的砂岩墙和饱满的绿化带与蜿蜒的步道一路攀登到塔顶——那儿有历史气息浓厚的[[十九世纪工业博物馆]],相关的工业遗迹,占地数十亩的花园与绿化带,还能享受高空不夹杂沙粒的清风。 | |||
科勒双子,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和第二大的[[晶石反应塔]],为这个巨大的工业基地提供难以想象的巨量能源。高耸入云的晶石反应塔也是科勒整个城市的地标,蔚为壮观,令人惊叹。 | |||
科勒的第一座晶石反应塔于魏启历1784年建成,那时,它只是一个稍有规模的“能源建筑”。到魏启历1824年,它经过多次扩建。魏启历1850年,工程师们发现,相比继续扩建原有的反应塔,新建第二座似乎更加实惠,科勒双子正式诞生。 | |||
科勒双子的扩建工程几乎从未停止,一方面是水涨船高的能源需求,另一方面是大量流入科勒这个老牌工业基地的资金,双子塔越叠越高。每一次扩建,工程师们大都只会追加[[大旷帝国]]自主生产小型反应室,这让科勒双子运行几乎没有噪音,污染也几乎为零,但带来的问题则是低空间利用率和愈加庞大的体积。魏启历1944年,[[大旷帝国]]原本计划凭借已经高达九百米,占地百万平方的科勒双子建造防御工事,进行殊死抵抗。但抵抗尚未开始,战争就随着狄库的沦陷而结束了,其后的内战也没能让科勒双子受到大规模的破坏。魏启历2000年,新世纪,科勒双子仍然在继续扩建。游客可以沿着绿色的藤曼和土黄色的沙墙与石砖来到科勒双子脚下,穿过堆垒在双子四周的民宅,随着巷道一路攀升,来到高达千米的塔顶,享受没有风沙的空气,一览沙漠绿城的景色。 | 科勒双子的扩建工程几乎从未停止,一方面是水涨船高的能源需求,另一方面是大量流入科勒这个老牌工业基地的资金,双子塔越叠越高。每一次扩建,工程师们大都只会追加[[大旷帝国]]自主生产小型反应室,这让科勒双子运行几乎没有噪音,污染也几乎为零,但带来的问题则是低空间利用率和愈加庞大的体积。魏启历1944年,[[大旷帝国]]原本计划凭借已经高达九百米,占地百万平方的科勒双子建造防御工事,进行殊死抵抗。但抵抗尚未开始,战争就随着狄库的沦陷而结束了,其后的内战也没能让科勒双子受到大规模的破坏。魏启历2000年,新世纪,科勒双子仍然在继续扩建。游客可以沿着绿色的藤曼和土黄色的沙墙与石砖来到科勒双子脚下,穿过堆垒在双子四周的民宅,随着巷道一路攀升,来到高达千米的塔顶,享受没有风沙的空气,一览沙漠绿城的景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