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菲: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
无编辑摘要 |
||
第14行: | 第14行: | ||
纽菲(New Physics),旧称“物理市”,[[胡意志帝国]]首都,位于极北平原,西部临海,是胡意志帝国最大的城市,2015年拥有50余万人口。[[胡意志帝国理工学院]]和[[Okerp|胡意志帝国国会大厦]]都位于此地。纽菲是胡意志帝国最重要的工业重镇,也是全魏启大陆为数寥寥拥有最高重工业水平的城市之一。 | 纽菲(New Physics),旧称“物理市”,[[胡意志帝国]]首都,位于极北平原,西部临海,是胡意志帝国最大的城市,2015年拥有50余万人口。[[胡意志帝国理工学院]]和[[Okerp|胡意志帝国国会大厦]]都位于此地。纽菲是胡意志帝国最重要的工业重镇,也是全魏启大陆为数寥寥拥有最高重工业水平的城市之一。 | ||
纽菲老城在[[可达尔]]内,保留着十九世纪早期<ref>即[[德·诺兰·胡德雷克夫]]时期。</ref>的大量建筑且没有电网<ref>只有导能网。</ref>。新城在[[可达尔]]外,是现代建筑。 | |||
=晶石反应塔= | =晶石反应塔= | ||
纽菲的[[晶石反应塔]]是“诺登”,外观生硬冰冷,高704米,就像一根依附在天坑可达尔坑壁、有棱有角的黑铁棒。 | |||
“诺登”是它的年代最宏伟的反应塔,但其后被迅速超越。“诺登”并没有得到良好的维护,也没有经过像样的扩建与更新,在魏启历19世纪下半叶更是因为帝国的衰退停运三十年,魏启历20世纪初,老旧且少被“疼爱”的诺登发生过数起小故障,但由于战争紧迫,“诺登”只经过简单的修修补补就继续运行。魏启历1950年后,“诺登”从最初的骄傲成为了一个巨大、冒着黑烟、隆隆作响、外观丑陋的铁柱子。 | “诺登”是它的年代最宏伟的反应塔,但其后被迅速超越。“诺登”并没有得到良好的维护,也没有经过像样的扩建与更新,在魏启历19世纪下半叶更是因为帝国的衰退停运三十年,魏启历20世纪初,老旧且少被“疼爱”的诺登发生过数起小故障,但由于战争紧迫,“诺登”只经过简单的修修补补就继续运行。魏启历1950年后,“诺登”从最初的骄傲成为了一个巨大、冒着黑烟、隆隆作响、外观丑陋的铁柱子。 | ||
第23行: | 第23行: | ||
每一位新元首都想彻底解决诺登的问题,或是进行升级——诺登1820年代的设计图纸从未更新过,早就不翼而飞——不可能。或是拆了重建——数十年的工程周期和上千亿伊尔的开销、与“充满历史气息”的复杂能量网络的兼容问题堆在一起,更是令人望而却步。尽管没人知道这个喘息的大家伙何时会彻底报废,所有人最后都选择维持现状。 | 每一位新元首都想彻底解决诺登的问题,或是进行升级——诺登1820年代的设计图纸从未更新过,早就不翼而飞——不可能。或是拆了重建——数十年的工程周期和上千亿伊尔的开销、与“充满历史气息”的复杂能量网络的兼容问题堆在一起,更是令人望而却步。尽管没人知道这个喘息的大家伙何时会彻底报废,所有人最后都选择维持现状。 | ||
“诺登”于其他晶石反应塔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附属建筑——它不拥有任何附属建筑,毕竟群众都讨厌它无休止的噪音。没人直到“诺登”还能撑多久,但除去噪音、黑烟、塔顶滴下的不明粘稠黑色液体,“诺登”确实运行得不错,而它已经“不错”地运行了上百年,成为了纽菲——这座曾经的重工业之都——的特点之一。 | |||
“你看见一座垃圾山,那么你的任务不是改造它,或是重建它,你能做的——只是为它添砖加瓦。” | “你看见一座垃圾山,那么你的任务不是改造它,或是重建它,你能做的——只是为它添砖加瓦。” | ||
第30行: | 第30行: | ||
=地理环境= | =地理环境= | ||
纽菲中心坐落于一个落差达到九百五十米,直径达到三千米的巨大死火山口天坑"可达尔"内,暴风雪只能从坑洞上方呼啸而过,潮江支流流入天坑,形成了一个长时间冰冻的瀑布和坑内的大冰湖。 | |||
纽菲经过多次扩建,魏启历510年,天坑已经不能满足它的体量,到今天为止,只有皇城和[[Okerp]],以及老旧的西城区依然建筑于坑内,[[胡意志帝国理工学院]]建筑在坑外。 | |||
纽菲四周是一望无际的[[花田雪原]],在寒潮褪去,气温尚未回升的时段,雪融后会暴露出雪被下贫瘠的黑色裸岩。 | |||
=人口民族= | =人口民族= | ||
第44行: | 第44行: | ||
=经济= | =经济= | ||
由于经济类型过于单一,纽菲的商品经济非常落后,大量生活物资和轻工业产品需要从[[徐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冉青人民共和国]]进口。而纽菲的重工业经济则供给了魏启大陆的近三分之一。 | |||
[[文件:Business Street of New Physics.jpg|thumb|{{居中|魏启历2000年 旧城商业区}}]] | [[文件:Business Street of New Physics.jpg|thumb|{{居中|魏启历2000年 旧城商业区}}]] | ||
=教育= | =教育= | ||
纽菲毫无疑问是全胡意志帝国的教育中心,大陆最顶尖理工大学[[胡意志帝国理工学院]]位于纽菲郊,聚集了全魏启大陆最优秀的理工科学者和研究专家。 | |||
除此之外,位于纽菲的高校还有[[纽菲商学院]]以及[[德·克鲁兹军事学院]]等。 | |||
[[艾希塔娜中学]] | [[艾希塔娜中学]]位于纽菲西城区中心,被公认是胡意志帝国国内最好的中学。艾希塔娜中学以“精英摇篮”、“绅士文化”闻名世界,也素以军事化的严格管理著称,学生成绩大都非常优异,是贵族、政界、精英的培训之地。在[[UPW国际联合学校]]建立之前,几乎所有的帝国元首都出自该学校。 | ||
=设施与景观= | =设施与景观= | ||
[[第三次魏启大战]]结束不到五年,可达尔环线内侧就已经不允许建造高度超过[[Okerp]] | [[第三次魏启大战]]结束不到五年,可达尔环线内侧就已经不允许建造高度超过[[Okerp]]的建筑,唯一的最高楼似乎是“只有三级”的胡意志帝国国会大厦和晶石反应塔。纽菲的民居以红瓦石墙的二层小楼为主,人口密度很低,因此近年来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可达尔在不断外扩。 | ||
===可达尔=== | ===可达尔=== | ||
第62行: | 第62行: | ||
===可达尔环线=== | ===可达尔环线=== | ||
纽菲的电车交通环线,建筑在可达尔天坑坑沿上,建造于肖尔元首时期。它依附着可达尔内侧坑壁上边沿环绕着整个天坑。起初,环线是为了满足可达尔外侧和坑壁陡坡上居民的通勤需求所建造的,但到了第三次魏启大战后,汽车在胡意志帝国民间普及开来,这条环线就少有人乘坐了——它更多地是一个观光设施,乘坐可达尔换线能够鸟瞰整个可达尔内部。 | |||
详细信息:[[可达尔环线]] | 详细信息:[[可达尔环线]] | ||
第93行: | 第93行: | ||
===矩阵研究院=== | ===矩阵研究院=== | ||
附属建筑群,分旧院与新院,旧院在可达尔东北面悬崖附近,新院在纽菲城郊。 | |||
详细信息:[[AMI]] | 详细信息:[[AMI]] | ||
第110行: | 第110行: | ||
=历史= | =历史= | ||
===霜狼天灾=== | ===霜狼天灾=== | ||
很久很久以前,在胡意志帝国的东面,有一个同名的“纽菲”——[[古无理城]],它庞大而繁华,是[[古北帝国]]仅剩的遗孤——而如今却已难寻踪迹。[[“清算”]]将它推平为废墟,而魏启历170年开始的一场暴风雪,更是将它彻底地摧毁,剩余的人艰难地向西迁徙,在[[德·拉·缇比斯]]的带领下,在[[可达尔]]内建立了新纽菲,并度过了这场灾难。而他也被后人尊称为“元首”——胡意志帝国的第一位元首。 | |||
[[文件:The city must survive.jpg|thumb|{{居中|魏启历140年 霜狼天灾}}]] | [[文件:The city must survive.jpg|thumb|{{居中|魏启历140年 霜狼天灾}}]] | ||
第135行: | 第135行: | ||
===“机遇之地”=== | ===“机遇之地”=== | ||
[[第三次魏启大战]] | [[第三次魏启大战]]结束后,西联盟诸国人民沉浸在胜利的欢欣之中,获胜者中的诸多强权短时间内占据了世界体系的中央。胡意志帝国从这场大战中获得了空前的国际地位和无数新的机遇,而纽菲,这座在战争中压抑已久的首都迅速搭上了浪潮。它不仅保持着稳定与完好的基础设施,有着无与伦比的政治地位,还吸纳了不少胜利的红利,同时留住了一部分战时撤退至纽菲的诸国人才。 | ||
南方,徐意志境内动荡,而更东部的铁桶帝国也一蹶不振,资本与人才继续源源不绝地从天南海北注入纽菲,它一路高歌着开始了爆发式的发展。可达尔也为此疯狂外扩,从魏启历1945年到魏启历1960年,可达尔内城的面积扩大了一倍,外城扩大了四倍,到登记在案的人口增加了五成。资本与优惠,投机者与劳动力,下岗的士兵,所有的资源倾注在这座古老而特别的的城市之中。纽菲充满了新的活力,成为了闻名帝国的机遇之城,但野蛮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可达尔内的诸多被称为“裂隙”的底层人民聚居地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它们大多是扩建可达尔时坑壁崩塌出的窄缝,里面充斥着违规建造的小平房,并被以低廉的价格出租给无数从乡村与县城里来到可达尔打拼的民工们——可达尔内无处不在的建筑工程为他们提供了岗位,而这类人数量众多且往往不会被登记为市民,他们与身份不明的冰晶石族分享着这些裂隙,并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生态系统。 | |||
[[文件:Cracks of New Physics City.png|thumb|{{居中|魏启历1950年 西侧临壁贫民窟}}]] | [[文件:Cracks of New Physics City.png|thumb|{{居中|魏启历1950年 西侧临壁贫民窟}}]] | ||
===“现代城市”=== | ===“现代城市”=== | ||
直到魏启历1980年代,纽菲的野蛮生长速度一再放缓,同时在上一时期遗留的各种社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发生了不少历史上知名的大新闻(比若[[“发光体”事件]],[[1.14集会]],[[千人游行事件]]等等)。为此,帝国完善了对裂隙的管理,通过各种手段逐渐解决了这些问题。同时,高层也逐渐将纽菲的经济重心向[[可达尔]]外转移——天坑起初虽然保护了第一批帝国子民,但现在它更像都市发展的掣肘。上个时代所建设的可达尔外的现代化新城逐渐完善,玻璃幕墙大厦间夹着新的火车站与新的机场,[[胡意志帝国理工大学]]、[[AMI]]等机构也搬迁到了新城。到世纪之交,纽菲的商业与经济中心已经完全迁移到了外城,而内城也再不如曾经一般拥挤与嘈杂,堆满诺兰时代建筑的古老内城的生活逐渐放缓,成了文化与政治中心。 | |||
[[文件:New Physics City3.jpg|thumb|{{居中|魏启历1980年 西侧可达尔外新城}}]] | [[文件:New Physics City3.jpg|thumb|{{居中|魏启历1980年 西侧可达尔外新城}}]] | ||
===“根除问题”=== | ===“根除问题”=== | ||
魏启历2022年,纽菲晶石反应塔诺登的工作状态似乎更差了,四月,全城的能量供应都不稳定,灯泡会闪烁,一些老街区的变电驱动被烧毁,部分一些未安装稳流器的民居的家用电视被烧坏。六月21日发生了一次导能网络事故,整个纽菲的导能网络跟着一起暴毙了三个小时。事后市政府对诺登进行了“一次检修”(至少报纸上是这么报道的),诺登似乎又一次恢复了正常。但到了冬天,纽菲导能网络的负载因为供暖逐渐提升——糟糕的事情发生了,10月1日,诺登的顶端腾起滚滚黑烟,火灾摧毁了细长的诺登高处的13个反应房,让其总能量输出减少了一半。因此,纽菲中断了当年的内城供暖,煤炉这种老古董又一次成了内城居民的必备品。第二年春,在可达尔外新建晶石反应塔的提案被通过,在新反应塔漫长的数十年的建设周期中,内城的居民们大概只能使用煤炉与苟延残喘的诺登补充冬天的热量了。 | |||
===急速扩张=== | ===急速扩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