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Zero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X.Zero留言 | 贡献
第18行: 第18行:
详细信息:[[科勒皇立理工学院]]
详细信息:[[科勒皇立理工学院]]
===科勒工业区===
===科勒工业区===
庞大而蔚为壮观的工业区,区内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高达200万,占全城人口的50%以上。
建城时,科勒就以出产优质的煤矿而闻名。而现如今的科勒工业区的形成,则要追溯到魏启历18世纪中叶,魏启大陆工业革命的第一粒火花就是在这里闪烁的。
科勒工业区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被称为“大旷帝国工业的心脏”。


详细信息:[[科勒工业区]]
详细信息:[[科勒工业区]]
第23行: 第28行:


详细信息:[[十九世纪工业博物馆]]
详细信息:[[十九世纪工业博物馆]]
===南城艺术街区===
南城艺术街区是最能体现科勒民间的文化创造力和独立精神,不可不去。
据说魏启历1960年前后,因为大旷帝国战后经济的复苏,科勒市中心的房地产价格暴涨,而南城有廉价的租房、出租方式灵活,因此做文化生意的小业主便纷纷进驻,不想雪球越滚越大,成就了科勒如今最有活力的文化景观。


它在科勒市中心的南部外缘,短短几条街上,布满了不计其数的先锋演出场所、俱乐部、酒吧、独立唱片店,还有工艺艺术中心、南大陆以及北大陆艺术中心,以及大批操办小型文化生意的办公室和工作室。兜兜转转,很可能会撞进一个亲密有趣的“艺术家村”,碰到有版画工作室的主人出远门,请隔壁的雕塑家帮忙代管钥匙卖作品的情状;或者在一家叫“唱碟交换”的著名的二手唱片店,买到用白纸壳包装的觅了很久的音乐;或者在一家充满奇思妙想的设计小店流连忘返。
===映日河===
===映日河===
详细信息:[[映日河]]
详细信息:[[映日河]]
第39行: 第49行:
科勒的第一座晶石反应塔于魏启历1784年建成,那时,它只是一个稍有规模的“能源建筑”。到魏启历1824年,它经过多次扩建。魏启历1850年,工程师们发现,相比继续扩建原有的反应塔,新建第二座似乎更加实惠,科勒双子正式诞生。
科勒的第一座晶石反应塔于魏启历1784年建成,那时,它只是一个稍有规模的“能源建筑”。到魏启历1824年,它经过多次扩建。魏启历1850年,工程师们发现,相比继续扩建原有的反应塔,新建第二座似乎更加实惠,科勒双子正式诞生。


科勒双子的扩建工程几乎从未停止,一方面是水涨船高的能源需求,另一方面是大量流入科勒这个老牌工业基地的资金,双子塔越叠越高。每一次扩建,工程师们大都只会追加[[大旷帝国]]自主生产小型反应室,这让科勒双子运行几乎没有噪音,污染也几乎为零,但带来的问题则是低空间利用率和愈加庞大的体积。魏启历1944年,[[大旷帝国]]原本计划凭借已经高达九百米,占地百万平方的科勒双子建造防御工事,进行殊死抵抗。但抵抗尚未开始,战争就随着狄库的沦陷而结束了,其后的内战也没能让科勒双子受到大规模的破坏。魏启历2000年,新世纪,科勒双子仍然在继续扩建。游客可以沿着绿色的藤曼和土黄色的沙墙与石砖来到科勒双子脚下,穿过堆垒在双子四周的民宅,随着巷道一路攀升,来到高达千米的塔顶,享受没有风沙的空气,一览沙漠绿城的景色。
科勒双子的扩建工程几乎从未停止,一方面是水涨船高的能源需求,另一方面是大量流入科勒这个老牌工业基地的资金,双子塔越叠越高。每一次扩建,工程师们大都只会追加[[大旷帝国]]自主生产小型反应室,这让科勒双子运行几乎没有噪音,污染也几乎为零,但带来的问题则是低空间利用率和愈加庞大的体积。魏启历1944年,[[大旷帝国]]原本计划凭借已经高达九百米,占地百万平方的科勒双子建造防御工事,进行殊死抵抗。但抵抗尚未开始,战争就随着狄库的沦陷而结束了,其后的内战也没能让科勒双子受到大规模的破坏。魏启历2000年,新世纪,科勒双子仍然在继续扩建。游客可以沿着绿色的藤蔓和土黄色的沙墙与石砖来到科勒双子脚下,穿过堆垒在双子四周的民宅,随着巷道一路攀升,来到高达千米的塔顶,享受没有风沙的空气,一览沙漠绿城的景色。
[[分类:正传]]
[[分类: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