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意志内战: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
||
第56行: | 第56行: | ||
魏启历1950年4月3日凌晨5时10分,福兰德在广播中宣布政变成功。 | 魏启历1950年4月3日凌晨5时10分,福兰德在广播中宣布政变成功。 | ||
===空星平原会战=== | ===空星平原会战=== | ||
“他妈的,国家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法蒂阿尔·赫伯茨 | |||
魏启历1950年7月,福兰德指挥的陆军第1军开进分析化学共和国领土。福兰德依靠帝国军人数和装备的优势,于[[空星平原]]大破联邦军。 | |||
===临时联邦政府成立=== | ===临时联邦政府成立=== | ||
魏启历1950年8月初,[[博立尔·古苏·徐·次]]上将带领联邦军残军转进[[伊休山脉]],并在易守难攻的[[物理化学市]]建立根据地。9月1日,博立尔在物理化学市的临时联邦议会当选临时联邦政府临时总统。 | 魏启历1950年8月初,[[博立尔·古苏·徐·次]]上将带领联邦军残军转进[[伊休山脉]],并在易守难攻的[[物理化学市]]建立根据地。9月1日,博立尔在物理化学市的临时联邦议会当选临时联邦政府临时总统。 |
2022年11月10日 (四) 15:22的版本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总览
徐意志内战(Federal Civil War,1950.6-1999.4.26),是徐意志联邦发生于魏启历1953年的剧烈动荡。魏启历1999年,随着临时联邦政府(义军同盟,或简称联邦军)的胜利,这场进行了长达五十年的战争终于在二十一世纪前正式落下了帷幕,徐意志内战的结束标志着“前废土时代”的正式结束。
徐意志内战起因于第三次魏启大战后的1946年,徐意志联邦领导人卡岚瑟·古苏·徐·次因战争后遗症而自杀。卡岚瑟自杀后的联邦领导人无以为继,遂以联邦议会代议。魏启历1950年4月,参议院议长兼国防部长福兰德·徐·叶纠集其下属军官一同发动“发热政变”,用武力占领了国会和首都各要地,宣告成立了军政一体的“大徐意志国”(徐意志帝国),随后在“选举”中被选为“终身总统”(元首)。
魏启历1950年5月,原联邦的有机化学共和国、无机化学共和国以及生物化学共和国宣布加入帝国,而剩余三个共和国以及芴莣州仍激烈抵抗。6月初,分析化学共和国、电化学共和国、物理化学共和国以及芴莣州宣布组成临时联邦政府,在前第三次魏启大战将领博立尔·古苏·徐·次的领导下正式与帝国展开斗争。
魏启历1999年,以弗兰德帝国的失败以及徐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成立告终。
主要领导人与将领
临时联邦政府
姓名 | 性别 | 政治职务 | 军事职务 | 最终军衔 |
---|---|---|---|---|
博立尔·古苏·徐·次 | 男 | 临时总统 | 总司令 | 上将 |
安娜·徐·贝宁可 | 女 | 临时总统 | 参谋长 | - |
威廉·徐·洛斯德 | 男 | 临时总统 | 总参谋长 | 上将 |
考恩斯·赫劳 | 男 | 临时总统 | 参谋长 | - |
科特瓦尔·徐·次 | 男 | 临时总统 | - | - |
克拉松·洛名·徐·次 | 男 | - | 集团军司令 | 上将 |
法蒂阿尔·赫伯茨 | 男 | - | 集团军司令 | 上将 |
伯瓦特·伽·徐·文斯卡 | 男 | 国防部部长 | 参谋长 | 少将 |
维勒·徐·斯顿 | 男 | 国安局研究员 | 连长 | 上尉 |
帝国政府
姓名 | 性别 | 政治职务 | 军事职务 | 最终军衔 |
---|---|---|---|---|
福兰德·叶 | 男 | 元首 | 总司令 | “元帅” |
时间线
发热政变
魏启历1946年4月26日,联邦总统卡瑟岚自杀身亡,副总统瑟莱顿·福特紧急接替总统一职。但因为瑟莱顿无法有效统筹战后国家的重建工作而被反对党指责工作不力,其中包括福兰德所在的徐意志自由党。
魏启历1947年总统选举,瑟莱顿以微弱优势正式当选新一任总统。为拉拢以福兰德为代表的军方势力和自由党人,瑟莱顿邀请福兰德进入内阁并任命他担任国防部长一职,由此福兰德成为最年轻的国防部长。
随着获得国防部长这一核心职位,福兰德的权力野心亦随之膨胀,同其领导的军中秘密组织成员密谋兵变,企图除掉包括总统瑟莱顿、国务卿以及参众两院议长等政府高官并建立一个以军队执政的军政府。
政变于魏启历1950年4月2日18时30分爆发。在未经联邦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批准的情况下,福兰德以执政不力、懦弱无能、涉嫌贪污受贿以及其他理由为由强行闯入总统家中并逮捕总统瑟莱顿。空军运输部队第1、3、5旅、联邦第1集团军第9步兵师、第2装甲旅、第30步兵师等部队在福兰德等政变领导者的指示下占领或进驻国防部、陆军本部、特战司令部、国会参众两院、联邦最高法院、徐意志联邦大学运动场等地。
首都警备司令官虽力图镇压政变,但麾下大部分兵力(第30、33警备团和宪兵团)都参与政变,导致无兵可调,最后他与特战司令官也被逮捕,此外有三人在政变过程中死亡。
魏启历1950年4月3日凌晨5时10分,福兰德在广播中宣布政变成功。
空星平原会战
“他妈的,国家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法蒂阿尔·赫伯茨
魏启历1950年7月,福兰德指挥的陆军第1军开进分析化学共和国领土。福兰德依靠帝国军人数和装备的优势,于空星平原大破联邦军。
临时联邦政府成立
魏启历1950年8月初,博立尔·古苏·徐·次上将带领联邦军残军转进伊休山脉,并在易守难攻的物理化学市建立根据地。9月1日,博立尔在物理化学市的临时联邦议会当选临时联邦政府临时总统。
博立尔在国际上广泛寻求援助,但只有胡意志帝国愿意提供极为有限的武器援助,还是已经过时的三战武器装备。此时帝国军正在步步紧逼,临时联邦政府的处境已经岌岌可危。
电化学城保卫战
在四个不服从弗兰德的联邦主体中,电化学共和国是唯一一个被敌人完全包围的省份。因此在帝国军魏启历1950年10月的秋季进攻中,首府电化学市因为孤立无援,在坚持1个月后最终投降,被迫并入帝国。
分析化学城保卫战
魏启历1958年8月初,帝国军拦截准备支援分析化学城的联邦军,发生大规模会战。帝国军动用了超过80辆坦克,200架次飞机轰炸,以及20万人规模进行进攻;而此时联邦军包括城内守军才只有不到12万人,只有不到30辆坦克以及少量破旧装甲车,城外机场已经沦陷,没有任何可用的空中力量与之对抗。
最终分析化学会战以联邦军的惨败而告终。月末,帝国军攻入分析化学城内,分析化学共和国全境陷落。城将破之时,3000名将士自愿成为敢死队拖住敌军,为大部队的成功撤离做掩护。8月30日破晓时,威廉·徐·洛斯德少将率领剩余不到4万守军从北端突围,在损伤惨重的情况下,大约3万名将士成功抵达北部的物理化学市。
这场战争沉重打击了联邦军的士气,整个临时联邦政府都弥漫着不安和颓败的气氛。
夜迁运动
魏启历1960年1月,帝国统治日益黑暗,苛捐杂税令帝国境内大量企业发动游行和抵抗运动。
遭镇压后,大量企业,包括徐意志联邦重工宣布成立武装工会,正式发起暴动,并向临时联邦政府占领区移动。
有机化学攻城战
魏启历1971年7月,联邦军调集3个集团军约25万人移动至有机化学城市东北部,遂于7月下旬在城外与帝国军守城部队展开激烈战斗。
8月中旬,帝国军被迫放弃城外作战,采取守城战术并请求其他帝国军的支援。
10月底,联邦军在重型火力的支援下展开了规模最大的猛烈冲击,在彻底击毁北部和东部的多处城墙后冲入城区。帝国军稍作抵抗,但并没有坚持巷战而是决定向西南撤退至化学市。
无机化学攻城战
魏启历1985年8月,僵持不下的战况开始扭转,克拉松上将指挥的联邦军从北部再次调集4个集团军约35万人、1200辆坦克以及超过600架的各式战机再次兵临帝国重要的军事堡垒无机化学市城下。
10月中旬,守城的帝国军不得不撤往生物化学市和化学市。
生物化学战役
魏启历1991年6月,胡意志帝国正式承认了临时联邦政府所代表的“徐意志联邦共和国”,决定给予联邦军一定的军事援助。在胡意志帝国2000精锐部队和精锐武器的帮助下,联邦军于1992年2月打响了生物化学战役,11月,联邦军正式占领生物化学市。
这样,帝国军队已经被联邦军从各个方向所围困。帝国早已大势已去,等待的只有灭亡。
星耀平原会战
1996年3月初春的一个早晨,联邦军调集超过150万人,6000辆坦克以及2000辆各式装甲车,超过3000架各式战机,与帝国军110万人,5500辆坦克及各式装甲车,2000架战机,在化学市外的星耀平原展开了极为血腥的大规模决战。
除此之外,国际援军也支援了超过1000人参与这场战役,其中绝大部分是国际纵队空军。
星耀平原会战被认为是内战中规模最大,最为血腥的战役。联邦军以优势兵力发动猛攻,帝国军则如笼中困兽一般拼死一搏,双方于3月12日至4月23日进行了连续一个月的残酷厮杀。
这场战争以联邦军损失68万人 ,帝国军损失89万人,其中被俘20余万人告终。联邦军损失了3000辆坦克以及各式装甲车,帝国军则损失了超过4000辆坦克及各式装甲车,双方都损失了超过1500架战机。除此之外,这场战争还导致了超过3000名平民伤亡,被认为是最为血腥的战役。
最终,联邦军以优势兵力彻底歼灭了帝国军的主力部队,帝国军完全丧失了战场上的任何主动权,并完全转为被动防御。联邦军从这里开始了收复南部国土的大规模进攻。星耀平原会战被视为内战最后一个关键转折点。
化学市围城战
随着联邦军屡战屡胜,帝国已经是强弩之末。
魏启历1997年3月,联邦军的最后一个战役,在徐意志最古老的城市,化学市打响。
魏启历1998年10月,化学市久攻不下,而围城逾一年半的化学市内人人自危,民众纷纷选择逃离化学市。仅10月4日就有超过2万名民众从前线加入联邦军。
魏启历1999年1月1日,临时联邦政府的卧底科特瓦尔·徐·次成功当选帝国议会议长。4月23日下午,总理大臣和科特瓦尔·徐·次宣布解散帝国议会。24日上午,超过50万的联邦军部队开入化学市,宣布了帝国的彻底战败。
后日谈
关于伤亡
徐意志内战是徐意志历史上伤亡最为惨重的战争之一,义军同盟在这场五十年的战争中战死了超过78万人,而帝国军则死亡了不少于103万人。而平民伤亡则更加严重,上百万人死亡,城市被连夜的轰炸夷为平地,数千万人无家可归,流亡国外的平民则数不胜数。
关于国际政治
在内战期间,魏启大陆出现了两个徐意志国家,一个是以福兰德为首的独裁寡头制的徐意志帝国,一个是效忠于旧联邦共和国、与帝国分庭抗礼的临时联邦共和国。
1968年前,国际社会在政变发生后普遍谴责福兰德的行径,但是仅停留在口头警告和谴责。这个时候国际社会普遍同时承认两个国家的合法性。
1968年后,国际社会开始对帝国采取经济制裁,并开始进行军事干预。同时进行的还有对临时联邦共和国的资助和军事干预,并与帝国断交。
1980年左右,国际社会已经普遍不再承认帝国的合法性,并开始大规模进行军事支持以帮助临时联邦共和国政府收复失地。
关于国际援助
魏启历1968年,战况日趋焦灼,UPW谴责了徐意志帝国政府的发起的非正义非人道战争。同年8月,陈意志帝国和魏启联邦合众国率先提出对帝国政府采取经济制裁以及加紧对其的进出口限制,并对临时联邦政府提供少量经济援助。
经过数月的谈判,魏启历1975年2月8日,临时联邦政府代表与胡意志帝国代表秘密在物理市签署正式合作协议,主要包括军事援助和少量的工业援助。1975年4月,冉青人民共和国政府也通过了相关的决议,同意给予临时联邦政府一定的经济援助。
1991年6月12日,最后一批来自胡意志帝国的国际军事援助由物理市启程,通过横跨数千里的纵北铁路抵达物理化学市。
1996年初,由南方五国组成的3000人的“国际纵队”抵达战场,支援临时联邦政府的领土收复战争,并直接促成了徐意志联邦的统一。
城市保护区
虽然没有签订任何形式的条约,但是交战双方不约而同地坚守着一个道德底线:每个城市的大中小学和教育机构、医疗卫生系统、商务区、住宿区被列为非战争区,得以在战争中的大量轰炸中幸存。
特别是位于化学市和生物化学市的徐意志联邦大学、UPW联合大学和UPW国际联合学校宏帆校区,被列为重点保护单位。
关于福兰德
魏启历1999年4月26日下午,徐意志联邦共和国宪法通过,联邦共和国宣布成立,这一天也被定为联邦共和国的国庆日。当日,科特瓦尔·徐·次通过国会高票被当选为联邦第一位总统。
4月27日上午,当宪兵依法闯入福兰德的家中准备逮捕他时,却发现他早已失踪多时,宪兵只得逮捕其数位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