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江断层:修订间差异

Hineven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X.Zero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第51行: 第51行:
亦江断层最初由[[胡意志帝国]]“联合”三国,主导开发,[[魏启晶石]]的批量生产从1719年开始,是最早被开发的魏启脉。
亦江断层最初由[[胡意志帝国]]“联合”三国,主导开发,[[魏启晶石]]的批量生产从1719年开始,是最早被开发的魏启脉。


最初,实际开采由[[冉青人民共和国]]和[[徐意志联邦共和国]]掌握,根据四国(加上[[胡意志帝国]])签订的《亦江断层开采协约》,[[胡意志帝国]]尽管在地理上和矿脉没有干系,但是由于国力强大,并以提供昂贵的开采设备为条件能获得百分之三十(截止十八世纪初期,共和国和合众国逐渐将次数值压低到了百分之八)的矿物产量,而[[旷国]]通过支付巨额"开采费"可以获得百分之十五的矿物产量。
最初,实际开采由[[冉青人民共和国]]和[[徐意志联邦共和国]]掌握,根据四国(包括[[胡意志帝国]])签订的《亦江断层开采协约》,[[胡意志帝国]]尽管在地理上和矿脉关系甚小<ref>胡意志帝国只有最南端的一小块突出部与矿脉有非常小的接触。</ref>,但是由于当时的胡意志帝国仍然拥有强大的国力,并以提供昂贵的开采设备为条件能获得30%<ref>截止魏启历18世纪初期,冉青人民共和国和徐意志联邦共和国逐渐将其数值压低到了8%。</ref>的矿物产量,而[[大旷帝国]]则通过支付巨额“开采费”获得了15%的矿物产量。


魏启历1859年4月,[[亦江断层]]的新矿脉“伊休-莱特层岩”被发现,其储量将会是已发现矿脉储量的十倍至二十倍。大旷帝国内阁会议对此方面进行了讨论,他们认为将如此巨量的资源掌握在一个国家手中是一种不公平的垄断行为,并在5月照会联邦外交官要求分享开采份额。随着以大旷帝国为首的[[东联盟]]实力和影响力的日益扩大,这令掌握断层的联邦感到不安,但联邦并未与东联盟做出妥协,试图进一步联合[[西联盟]]盟友并以强硬的姿态进行对抗。
魏启历1859年4月,[[亦江断层]]的新矿脉“伊休-莱特层岩”被发现,其储量将会是已发现矿脉储量的十倍至二十倍。大旷帝国内阁会议对此方面进行了讨论,他们认为将如此巨量的资源掌握在一个国家手中是一种不公平的垄断行为,并在5月照会联邦外交官要求分享开采份额。随着以大旷帝国为首的[[东联盟]]实力和影响力的日益扩大,这令掌握断层的联邦感到不安,但联邦并未与东联盟做出妥协,试图进一步联合[[西联盟]]盟友并以强硬的姿态进行对抗。


魏启历1921年,随着[[旷国]]极端民族主义大元帅[[]]上任,事态进一步恶化,北大陆三国开始紧张的国防准备,联邦共和国与东联盟另外两国签署了《断层互惠共同条约》,以晶石共同开采权换得三国间进一步军事同盟以及三国的共同扩军协约。
魏启历1921年,随着[[大旷帝国]]极端民族主义大元帅[[莪·旷]]上任,事态进一步恶化,北大陆三国开始紧张的国防准备,联邦共和国与东联盟另外两国签署了《断层互惠共同条约》,以晶石共同开采权换得三国间进一步军事同盟以及三国的共同扩军协约。


魏启历1940年,[[伊休工业区]]被占领,联邦陆军于撤退时炸毁了重型开采设备,暂时失去运转能力的亦江断层被[[旷国]]夺取。
魏启历1940年,[[伊休工业区]]被占领,联邦陆军于撤退时炸毁了重型开采设备,暂时失去运转能力的亦江断层被[[大旷帝国]]夺取。


魏启历1943年,伊休工业区被夺还,工业区遭到二次破坏,西联盟再一次占领亦江断层。
魏启历1943年,伊休工业区被夺还,工业区遭到二次破坏,西联盟再一次占领亦江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