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意志内战:修订间差异

X.Zero留言 | 贡献
X.Zero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第5行: 第5行:
徐意志内战起因于[[第三次魏启大战]]后的1946年,徐意志联邦领导人[[卡岚瑟·古苏·徐·次]]因战争后遗症而自杀。卡岚瑟自杀后的联邦领导人无以为继,副总统瑟莱顿紧急继任总统并在随后的选举中以微弱优势胜出。魏启历1950年4月,参议院议长兼国防部长[[福兰德·叶]]纠集其下属军官一同发动“[[发热政变]]”,用武力占领了国会和首都各要地,宣告成立了军政一体的“大徐意志国”,随后在“选举”中被选为“总统”<ref>该“总统”没有任期限制,且大徐意志国议会(帝国议会)没有定期选举,因此“总统”也被人们称之为“元首”,一半是表面对福兰德的尊敬,一半是暗讽他的独裁者本质。</ref>
徐意志内战起因于[[第三次魏启大战]]后的1946年,徐意志联邦领导人[[卡岚瑟·古苏·徐·次]]因战争后遗症而自杀。卡岚瑟自杀后的联邦领导人无以为继,副总统瑟莱顿紧急继任总统并在随后的选举中以微弱优势胜出。魏启历1950年4月,参议院议长兼国防部长[[福兰德·叶]]纠集其下属军官一同发动“[[发热政变]]”,用武力占领了国会和首都各要地,宣告成立了军政一体的“大徐意志国”,随后在“选举”中被选为“总统”<ref>该“总统”没有任期限制,且大徐意志国议会(帝国议会)没有定期选举,因此“总统”也被人们称之为“元首”,一半是表面对福兰德的尊敬,一半是暗讽他的独裁者本质。</ref>


魏启历1950年5月,原联邦的欧开共和国、英欧凯米共和国以及白欧共和国宣布加入帝国,而剩余三个共和国以及芙洛若尼州仍激烈抵抗。6月初,阿纳凯米共和国、伊蕾珂共和国、斐开共和国以及芙洛若尼州宣布组成临时联邦政府,在前[[第三次魏启大战]]将军[[博立尔·古苏·徐·次]]的领导下正式与福兰德军政府展开斗争。
魏启历1950年5月,原联邦的欧开共和国、英欧凯米共和国以及白欧共和国宣布加入帝国,而剩余三个共和国以及芙洛若尼州仍激烈抵抗。6月初,阿纳凯米共和国、伊蕾珂共和国、斐开共和国以及芙洛若尼州宣布组成临时联邦政府,在前[[第三次魏启大战]]将军[[博立尔·古苏]]的领导下正式与福兰德军政府展开斗争。


在长达接近半个世纪的对抗与斗争中,双方在大部分时间内保持着低烈度的热战与焦灼的对抗,也心照不宣地维持着许多民间的经济交流通道与开放渠道,并保护着关乎基础民生的基建运作。但大规模冲突仍然时不时发生,帝国军和联邦军有时会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攻击对方的城市等交通要地。战争中也出现过闪烁着人性光辉的瞬间,比如魏启历1975年8月的观星季休战。长时间的内战重创了徐意志的经济,这让徐意志境内治安混乱,民生困顿,政府治理能力大幅度下跌,直到战争结束才开始恢复。
在长达接近半个世纪的对抗与斗争中,双方在大部分时间内保持着低烈度的热战与焦灼的对抗,也心照不宣地维持着许多民间的经济交流通道与开放渠道,并保护着关乎基础民生的基建运作。但大规模冲突仍然时不时发生,帝国军和联邦军有时会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攻击对方的城市等交通要地。战争中也出现过闪烁着人性光辉的瞬间,比如魏启历1975年8月的观星季休战。长时间的内战重创了徐意志的经济,这让徐意志境内治安混乱,民生困顿,政府治理能力大幅度下跌,直到战争结束才开始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