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级驱逐舰: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
无编辑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总览= | =总览= | ||
雷霆级驱逐舰(Thunderclap-class Destroyer),是[[ | 雷霆级驱逐舰(Thunderclap-class Destroyer),是[[大旷帝国]]在[[第三次魏启大战]]期间建造的以防空为主要用途的一级驱逐舰,于魏启历1932年7月由[[耶尔勒皇立海军工程学院]]设计、[[耶尔勒皇家造船厂]]制造、魏启历1938年5月全员下水的中型驱逐舰。该型驱逐舰的设计目的主要是保护主力舰队免受敌方自空中的攻击,被用于护卫航空母舰舰队。 | ||
作为当时大旷帝国[[太阳舰队]]最大、最好的防空驱逐舰,主要伴随航母编队作战,是首先配备雷达的军舰之一。由于雷霆级生产数量太少,已经无法扭转[[西联盟]]舰载机在数量方面的优势,再加上生产技术复杂、生产速度缓慢,雷霆级一共只生产了5艘,且全员均于魏启历1943年4月的[[芴莣海海战]]中沉没。 | |||
= | 同级舰共五艘,分别是雷霆号(Thunder)、风暴号(Storm)、离号(Ion)、闪号(Flash)、电号(Electric)。 | ||
=服役动态= | |||
魏启历1932年7月,开始制造。 | |||
魏启历1934年2月,雷霆号下水并开始适航性测试。 | |||
魏启历1936年8月,风暴号、离号下水并开始适航性测试。 | |||
魏启历1938年2月,雷霆号、风暴号、离号编入以[[启明星号]]为旗舰的太阳舰队第一舰队。 | |||
魏启历1938年5月,闪号、电号下水并开始适航性测试。 | |||
魏启历1939年2月,闪号、电号编入以[[北极星级|北极星号]]和[[北极星级|南极星号]]为主的太阳舰队第二舰队。 | |||
魏启历1939年10月,[[诫济海战]],闪号、电号随第二舰队参战。 | |||
魏启历1943年4月,[[芴莣海海战]],雷霆级驱逐舰全员沉没。 | |||
[[分类:正传]][[分类:设定]] | [[分类:正传]][[分类:设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