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空级航空母舰:修订间差异

Hineven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Hineven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第1行: 第1行:
=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
1930年代,[[东联盟]]步步紧逼,[[西联盟]]在陆地上的作战节节败退。疲于应付东联盟强大的陆军的同时,为了防止让已经取得的制海优势付之东流,[[冉青人民共和国]]海军司令部决定于1931年建造3艘中型<del>(重型)</del>航空母舰,以对抗东联盟的海上力量。
1937年代,[[东联盟]]军事准备步步紧逼,[[西联盟]]深感危机。继续飞速加强陆军实力同时,为了防止让已经取得的制海优势付之东流,[[冉青人民共和国]]海军司令部决定于1938年建造3艘中型<del>(重型)</del>航空母舰,以对抗东联盟的海上力量。


=结构=
=结构=
茜空级航空母舰采用双层机库,且受胡意志帝国海军[[茵级航空母舰]]的两段式飞行甲板影响而采用3层飞行甲板的三段式构造。三段式的想法是将起飞、降落的空间隔开,最上层甲板作为降落用、第二层甲板作为战斗机等小级机种起飞用、最下层也是最长距离的甲板则作为轰炸机等重级机种起飞用,借此提高出击及回收效率。茜空号改造时将舱间简化,以牺牲舰体损管控制的代价下获得茜空级航空母舰中最大容量的舰载机搭载能力。
茜空级航空母舰采用双层机库,且受胡意志帝国海军[[茵级航空母舰]]的两段式飞行甲板影响而采用3层飞行甲板的三段式构造。三段式的想法是将起飞、降落的空间隔开,最上层甲板作为降落用、第二层甲板作为战斗机等小级机种起飞用、最下层也是最长距离的甲板则作为轰炸机等重级机种起飞用,借此提高出击及回收效率。茜空号改造时将舱间简化,以牺牲舰体损管控制的代价下获得茜空级航空母舰中最大容量的舰载机搭载能力。


不过,三层甲板的想法低估了航空工业的进步速度,1930年代初的飞机又比1920年代要更大更重,需要的降落空间与指挥装置也就更加复杂;为了方便管制飞行作业,茜空号在1932年在前升降机右舷增设了塔级舰桥充当飞行指挥所使用。
不过,三层甲板的想法低估了航空工业的进步速度,1940年代初的飞机又比1930年代要更大更重,需要的降落空间与指挥装置也就更加复杂;为了方便管制飞行作业,茜空号在1932年在前升降机右舷增设了塔级舰桥充当飞行指挥所使用。


茜空号的主机是由[[胡意志帝国重工]]设计,制造的蒸汽涡轮机,制造前评估91000匹马力的输出可以满足时速26.5海里,但实装后重量减轻因此极速提高到27.5节。茜空号的锅炉则采用12部(B级)舰政本部式锅炉,操作压力为20公斤/平方厘米(2,000 kPa; 280 psi)。其中8部专烧重油,4部由晶石提供能源,携带8000吨的重油与1700吨的[[暗晶石]]。因此续航力较为不足。
茜空号的主机是由[[胡意志帝国重工]]设计,制造的蒸汽涡轮机,制造前评估91000匹马力的输出可以满足时速26.5海里,但实装后重量减轻因此极速提高到27.5节。茜空号的锅炉则采用12部(B级)舰政本部式锅炉,操作压力为20公斤/平方厘米(2,000 kPa; 280 psi)。其中8部专烧重油,4部由晶石提供能源,携带8000吨的重油与1700吨的[[暗晶石]]。因此续航力较为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