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研究院: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
|||
第29行: | 第29行: | ||
研究室成员一致人为这是某种充满了“信息”的古遗物,鉴于矩阵太过反常理的性能与形态,这些信息很可能是至关重要的。当时,世界局势日益紧张,研究室选择将这一发现优先告知政府,并未对外界宣扬,只表明“可能初步解析了矩阵的运行原理”。 | 研究室成员一致人为这是某种充满了“信息”的古遗物,鉴于矩阵太过反常理的性能与形态,这些信息很可能是至关重要的。当时,世界局势日益紧张,研究室选择将这一发现优先告知政府,并未对外界宣扬,只表明“可能初步解析了矩阵的运行原理”。 | ||
魏启历1922年,研究室已经厌倦了通过草稿纸与钢笔记录矩阵输出的各种无法解码的信息,相信简单暴力的方法会更加有效。来自[[ | 魏启历1922年,研究室已经厌倦了通过草稿纸与钢笔记录矩阵输出的各种无法解码的信息,相信简单暴力的方法会更加有效。来自[[铁桶帝国]]的科学家们准备使用气割热刀切开矩阵,看看里面有什么东西。但最终,气割枪离开矩阵外壳时,没能留下一点伤痕。后来,研究室还尝试过化学腐蚀、电极、使用强磁场和应力场对外壳施加影响、甚至用武器射击的方法,无一成功。研究室认为这是一种“难以理解且机械性能强硬,化学性质难以想象地懒惰的物质外壳。” | ||
魏启历1924年春,矩阵的研究终于迎来了第一次突破,一位年轻、名不见经传的研究员——伊佐诺——似乎破解了一个数学游戏,他从上十张写满数字的草稿纸上看出了某种规律,几经尝试,发现如果使用纵横交错的线条表示谐振场在不同时刻的状态,然后对线条的转折、交点等位置进行类似文字游戏的编码和转化,找到了一种将传递场信号解码为古北大陆文的“规律”,而解码后的古北大陆文“恰好”能够被通顺地阅读。 | 魏启历1924年春,矩阵的研究终于迎来了第一次突破,一位年轻、名不见经传的研究员——伊佐诺——似乎破解了一个数学游戏,他从上十张写满数字的草稿纸上看出了某种规律,几经尝试,发现如果使用纵横交错的线条表示谐振场在不同时刻的状态,然后对线条的转折、交点等位置进行类似文字游戏的编码和转化,找到了一种将传递场信号解码为古北大陆文的“规律”,而解码后的古北大陆文“恰好”能够被通顺地阅读。 |
2020年2月23日 (日) 03:11的版本
胡意志帝国·国家特级机密
我们手握着操纵大陆的宏大图景。 我们背负着来自先人的寂静黑影。 我们将行必要之恶, 我们将行天下大义。 我们只实施正确的行动 愿世界百年安好。
机密
内研究院(IAMI), 是第三次魏启大战战后矩阵研究院的真正继承者, 矩阵科技继承者, "矩阵"唯一研发机构。
IAMI的第一任务是让“矩阵科技”在未来的百年间不被发现,防止M-1被制造并在亦江断层中启动,等待大陆统一的时刻到来。
同时,IAMI的第二任务则是继续完成矩阵给出的M系列设计图,完全掌握矩阵科技,保证自身拥有隐匿以及保护矩阵科技的实力,
世界范围内除IAMI本体知道该机构存在的意识体少之又少, 其中包括胡意志帝国元首, AMI顶层负责人, IAMI组建的"黑影"特别行动部队。而世界其他国家(包括国家首相)对此一无所知。
历史
+ 展开折叠文字
+ 展开折叠文字
有待补充
此后, 在任意公开场合,IAMI再也没有使用过IAMI研究成果与矩阵科技。
持有技术
这些技术都是未公开(世界上没有组织公开宣布[7]掌握或使用)的技术,但IAMI持有。
- “灵”移接 将意识从能够拥有灵的生物体移接到冰晶石上(而不能从冰晶石移接到冰晶石上)
- “灵”的读取
- 精准记忆操纵
- 记忆读取
- 矩阵科技,登峰造极的晶石技术
- 谐振场生成:M-1
- 无穷的能源:M-2
- 晶石定制:原晶石等晶石制造
- 应力刀:随意切割、操纵晶石物理形态。
档案与装置
装置命名法则:M-xxx
- M-1 谐振场生成器
- M-2 能源装置
- M-3 应力武器原型
- M-103 “一栋”晶体计算机
- M-245 (残次品) 矩阵(残次品)
- M-245-P 老矩阵
- M-245 矩阵
1953-3-7-档案1953-3-7 “长眠于地底的恶魔。”
2007-3-4-2007-3-4-对话记录
2209-4-6-2209-4-6-对话记录
2209-1-1-2209-1-1-对话记录
2209-1-7-2209-1-7-对话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