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晶石族:修订间差异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
|||
第11行: | 第11行: | ||
==机理== | ==机理== | ||
上文已经提到,冰晶石通过在冰晶石周围生成谐振场来与外界交互。我们可以将冰晶石看为一个冯诺依曼机,可以''输入'',''输出'',与''处理信息''。一般来说由于谐振场大小和性质的限制冰晶石难以直接从环境中获得输入信息。在[[ | 上文已经提到,冰晶石通过在冰晶石周围生成谐振场来与外界交互。我们可以将冰晶石看为一个冯诺依曼机,可以''输入'',''输出'',与''处理信息''。一般来说由于谐振场大小和性质的限制冰晶石难以直接从环境中获得输入信息。在[[机体]]中的各类机体则利用各种设备(摄像头,等)从外界获取信息,将生物信号,电信号等统一转化为[[魏启科学]]体系内的信号,并提供给冰晶石,方便冰晶石通过谐振场感知这些信号。而机体同样提供冰晶石“输出”的方式,使用一些元件感知冰晶石控制的谐振场的变化,并转化为生物信号,电信号等等来操作“效应器”(马达,手臂,等等)对环境产生影响,这就是输出。 | ||
机体是冰晶石与外界交互的主要方式,关于机体的约定请[[转到这个页面|机体]],下面着重关注冰晶石本身。 | |||
如同婴儿学步,冰晶石操作[[机体]]最初的成长过程就是“尝试”与“理解”。好比一个人看到一台未知的机器,你可以从屏幕上获得一些不明所以的信息,身边又有许多不明所以的操作杆(它们分别是输入与输出)。你不了解输入输出的规则,只能胡乱尝试输出(拉操作杆)观察输入的变化(屏幕)。久而久之,冰晶石能建立一套条件反射一般的“思维”,可以快速理解“输入”与构造合适的“输出”<ref>好比人类学习跑步,慢慢构建成了自动机一般的机制,根本不用思考左右脚该如何协调之类的底层操作,就能跑起来。人类处理与理解视觉信号也是如此,如果戴上一副将视觉上下颠倒的眼镜,不日便能适应经过更改后的输入,建立起“条件反射”或者某种解码器并照常生活。</ref>。往往,这方面能力越强的冰晶石能够操作控制参量更多的机体<ref>查阅[[机体]]:控制参量</ref>。 | |||
那么我们能了解冰晶石“感知”的基础,即,如果不考虑机体提供的输入的质量,冰晶石的“感知能力”则是完全依赖于其本身''处理信息''的能力的。 | |||
冰晶石一般不会更换机体,毕竟,学习机体的操作方式需要时间。熟悉一套新机体的输入与输模式也需要大量时间。有机拟态体的输入和输出模式往往各不相同(冰晶石被安装在脊椎根部,周边配套的机械负责唤醒与将神经信号原封不动地转化为魏启科学体系内的信号,有机拟态体各不相同,信号自然也有差别。而且根据魏启大陆的科技水平,很难解释这些神经信号的含义,于是冰晶石与有机拟态体形成了一个黑盒)。而六面锁比较好的一点是它遵循一套输入输出的规范<ref>即公共机体规范,查阅[[机体]]</ref>,每种输出有固定的规范(比如某个输出的意思就是提高功率,在任何能被六面锁操控的机体下都有一样的含义)。冰晶石在更换六面锁操作的机体时能较快地迁移学习。 | |||
上文提到冰晶石的处理信息的能力互不相同,而机体对冰晶石处理信息能力的要求也各不一样。就纯粹于处理信息能力而言,处理信息能力强的冰晶石有能力适应并操作各类机体,甚至能学会操作多于一种机体,乃至同时操作不同的机体,而能力较弱的冰晶石可能无法学会操作某些机体<ref>需要注意的是处理信息能力并不是操纵高难度机体的充分条件,而是必要条件</ref>。 | |||
==意识海== | ==意识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