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国建国前后相关设定(主天台大陆)

天台大陆有关设定、人物及事件[1]


冉国的起源[2] 编辑

魏启大陆有一国名为冉国,她有个很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冉国官方上可供考究的历史资料全都是在魏启历149年建国之后才有的,建国前尽是空档。在那那之前的历史是被多年来的哪位掌权者刻意抹去了么 ,又或是有其他什么样的原因呢?冉国的起源始终是个谜团,有许多理论尝试着还原那份未知的过去,只是都难以找到令人确信的证据。

其中,身在21世纪左右的历史学家们普遍推崇“分后而立”。

按照“分后而立”的说法,在远古时期的暖风草原上有一个繁盛的游牧民族,这个民族向来团结一致,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人口也在不断增加,面积本就不大的草原已难以养活所有人。加之种种不可追溯的次要原因,这个民族出现了裂痕。

有一天,人们意识到分裂在所难免,所幸两部的首领都富有智慧,并非自私之人,使得这成了一次和平的分裂。为了防止两部的人民在今后的生活里因资源争夺起冲突而自相残杀,他们决定放弃这片早已荒瘠的草原,去探索新的牧区。其中一部的首领带着人马西迁,而另一部的首领冉德宝则带领族人东徙。

去往西边的人们首先进入了山区,他们继续前行,但是山区的尽头不是想象中的崭新草原和肥美牛羊,却是大海和一种奇怪的生物——现代称之为逑龙;而另一部的冉德宝和他的族人们最后到达了魏启山脉脚下,他们在那里与大陆上的其他文明有了至关重要的交流,这些交流让冉德宝和他的人民决定适应环境,尝试着转变为农耕民族,并开始使用大陆通用的魏启纪年法。

毫无疑问,在那个年代,去往西边的一部无人生还(这里如果吃下胜利河相关设定,可以让去往西部的族人不死,而是惧逑东逃,与冉德宝他们来一架,顺便让冉德宝一部扩充一下力量,同时获取西部地域的信息。打住,根据胡胡提供的旧设定:魏启大陆第一个共和体制的国家“冉青人民共和国”建立于557年,我们可以将两部交战的时间延后至此,这与上一句话有所冲突,400年的时间,已经换了几十代人了,去往西边的一部不可能因惧逑而东进。因此可以假设,西部的冉国人拼命地改变既有的生存习惯,抗击住了每年的逑潮,并顽强地生存了下来。随着年轮转动,400年后,东西二部的人口都得到了极大扩张,他们相对而居,向中而扩,最终相遇,迸发战火。东部最终获得了胜利,原因是,西部的人民在抗击逑龙的生活中,体质得到了增强,但东部由于文化交流的开放性,科技得到了进步,其拥有了新的战争策略,这同样可以解释为何冉国首都坐落在国土偏东。以上所有假设,都建立在胜利河的地理位置处在合适的地点上),而跟随冉德宝的人则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冉德宝这一部较原先来说,虽然有了心理和行为上的改变,但并不彻底,他们始终保留着一些自己的传统习惯,比如从不将历史事件记载在可保存的文书上,而是编为歌谣流唱。于是几乎所有的历史都被掩埋,只留给后世朦胧的假想,直到魏启149年那个名叫冉德刚的男人建立起国家,并设立了相关专职来记录国事,这种情况才开始反转。

以上为“分后而立”的说法。(对于上帝模式的编者来说,其中的内容并不完全正确,而且这并非是冉国真正的起源)

“分后而立”的说法牢固地占据在人们心中,常人几乎把其中的推测当作了事实。但在23世纪魏启大陆面临生死存亡时,人们才在突然间得知这并非事实,21世纪昙花一现的“外来论”才是印证了冉国起源的推论。

“外来论”认为冉国的祖先可能是从遥远的其他大陆远航而来,后在魏启大陆上复国。

“外来论”给出了冉国先祖们到达魏启大陆的大致时间点和大致地点,仅将这两个点结合实际来看,该推论十分有说服力,但仔细想想,这无疑是天方夜谭——以21世纪的科技水平,人们已经能够探索魏启大陆的周边海域了,但就算人们竭尽全力,也未曾发现哪怕一座小岛。

莫非冉国先祖来自更深处的海洋岛屿?那他们的航海技术岂不是远超几千年后的今天?而他们又是怎样克服5000公里魔咒的呢?更何况冉国人民坚信自己是正宗的魏启人。

于是21世纪的人们不再讨论这个没有意义的可能,以致真正的事实也就不得不沉眠了百年之久才被唤醒。

但至少人们最终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即冉国先祖是从海外大陆迁徙而来,而其原本的大陆早已沉入海底。

对于上帝模式的编者来说,“外来论”几乎是完全正确的,而将“外来论”和“分后而立”结合起来,则构成了建国前后的完整历史(加入了胡胡给予的旧设定):

【1】天台大陆上,燃德宝死亡,同时燃丛云带领船队出发,去寻找到新大陆。

【2】数年后,船队找到新大陆,登陆的同时任冉德刚为新领袖。

【3】登陆之年正值霜狼天灾,冉德刚带领族人向内陆进发,寻找更温暖的地区(暂定为一片草原)以定居,随后立国“冉国”。

【4】近百年之后,地区的资源不够人们使用,国家分裂,各往东西,如“分后而立”中一般。

【5】550年前后,同如“分后而立”中所说,东西相遇,爆发战火,东胜。这场战争让当时的领导者产生了极度深入的思考,最终两部决定结合力量,长短互补,向南北原本不宜居的地方进行开发。这使得两部交好,最终合二为一,建立起“冉青人民共和国”。

天台大陆[3] 编辑

冉国先祖正是从这个叫做天台大陆的地方来到的魏启。冉国在建国前是部族制度,叫做燃炽部族,在天台大陆上简称燃炽。“燃炽” 有多种含义,既指部族的名称,也指燃炽部族的族人,还有很多东西也会灵活地使用这两个字来代指,但用得就不如前两者多了。

天台大陆上曾有过很多部族,各有兴衰,但我只对燃炽离开天台的这段时期有所详细设定,再往前或后就只有模糊的设定了。

如果把燃炽离开天台的那个时间点(折合魏启历约为145年,即霜狼天灾左右)定在这里(折算天台新历约为元后200年),那么我已有设定的这段时期大概是这个时间点的250年前~30年后(折算为天台新历元前50年~元后230年,下文统称“这段时间”)。至于天台大陆的沉没时间我没有设定,但总归是这个“30年后”即“元后230年”的后边了。

活跃在这个时期的部族有6个,还有一些不属于任何部族的游民。六个部族按照人口由多到少的排列如下:

峥岩部族(未定,大致居于部族正中偏右,变革后立国,自称郑国、大郑)

燃炽部族(都城 凤岐)

鮼(qin1)水部族(部族的王居住在靠近一处大湖的大陆边缘侧,那里有他的行宫,默认为部族的中心)

桐枟部族(部族以一棵显著高大的树为族落中心,该树被称作“大枟树”,树种未定)

铱鉻(这里虽然读ge4,但我私下喜欢读成luo4)部族

翼族(未定)

翼族是比较特殊的,我们留到最后解释,先看另外五个部族。

这些部族的名称都是两个字,是因为他们都使用了双姓制[4]族人的族姓(名字的第一个字)就是这两个字之一。而只有灵御才能使用前一个字,如峥、燃、鮼、桐,平民则使用后一个字,如岩、炽、水、枟。

(这个名字设定确实扯,没办法了,这样才符合魏启的一些设定吧。下面还会更乱)

除了族姓以外,一些大家族的后代往往还有自己的家姓(这样他们的名字一共就有三个字了,而没有背景的普通平民的名字往往就只有两个字),家姓是姓名的中间字,例如燃德宝是德家人,水月圆就是月家人。而当两个家族联姻时,常以强势家族的家姓为孩子的家姓,当然也有例外,这段时期中的燃炽四大家之丛、云二家有过一次重要的联姻,因为种种原因,孩子的家姓使用了丛云这两个字,所以这个孩子就有了一个族姓和两个家姓,当然还有一个字是自己的名。

总之,家姓的来源很复杂,多是古时流传下来的,在这段时期的体制下想开创一个新的家姓几乎是不可能的(各个部族差不多都这样,我已有的设定中还没有例外)。并非有家姓的人就一定比没有的要尊贵一些,很多曾经的大家族都已经式微甚至没落,比如德家,这点从燃德宝的早年经历就可以看出(当然我还没写)。

一个人姓名的末尾字则是名,通常由父亲所定(鮼水和桐枟有各自的习俗,孩子的名不一定是父亲或者说家人来定)。

总结:

一个有家姓的人的名字:族姓-家姓-名;

一个无家姓的人的名字:族姓-名。

后者的名有时会与前者的家姓相同,一般来说无伤大雅。当然也不是没有以此造事的人——狗二蛋与狗二素来有仇。一天,狗二蛋对狗二说:“我的家姓也敢用,辱我家名?砍你。”于是狗二蛋借机砍死了狗二,如果两人身份背景相差较大(狗二蛋>>狗二),那么在部族的规矩里也就没有惩罚狗二蛋的必要了。

特殊补充:各个部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并且他们都十分相信活图腾的存在且其拥有无比巨大的力量。他们(尤其是灵御们)认为自身的超凡本领都是直接来源于图腾,神修的灵御尤甚,直到大郑的科技水平开始发展,许多奇特现象有了科学的解释,人们对图腾的狂热崇拜才削弱了几分。

五大部族与翼族与游民 编辑

峥岩部族 编辑

峥岩部族落于大陆中央偏北,西接桐枟之森,南有蒲落荒漠,北上是大雪山,东部的疆线则离鮼水部族的领地甚近,仅隔有汖水行廊,地盘很大,远超燃炽和鮼水,但不及两者之合(我觉得这里用这个“合”要比用“和”更好)。

峥岩的人民朴实憨厚,整体以种田为生,但往南也有一些驯牧家族。峥岩族人见到外族人时,会有说自己是“东石西木养出来的人”,这就是在说峥岩的两大支柱产业——采石和伐木——了。

上文中谈到双姓制时,已在其引用中对峥岩的国力有所解释,峥岩建国前的国力便是大陆第一,其在立国后更是飞速增加,把与燃炽和鮼水间差距从较小拉到了较大。

铱鉻部族 编辑

垠北平原是铱鉻部族的居住地。相比其他大族,铱鉻部族的人口很少,也缺少肥沃的土地,难以自给自足,但他们拥有大陆顶尖的冶炼技术。他们将生产出的优良铁器销往大陆各地,换回黄金、木头、粮食和布匹来养活自己。

铱鉻的锻造师会在他们的作品上烙印一个精细的太阳图案,有人认为刻有这个图案的武器或甲胄值等重的黄金!这样说或许有些夸张,但可以看出铱鉻部族铸铁技术之高超。

有些小作坊暗中以粗略的手法去抄袭铱鉻部族的作品,妄图搏取厚利,可别说器具的质地,常连那个太阳图案都模仿得不成样。


大约在250年前,

天台大陆(下文统称“天台”)位于魏启大陆北方我也不知道多远,是魏启冉国

地理 编辑

汖雨行廊 编辑

汖雨行廊是片蛇形的荒原,呈南北向,绵延千里,夹存在峥岩部族和鮼水部族的边界之间。其南至叄云山脉脚下的阴城,北向的尽头则连接着被称作垠北的广袤平原。

   汖雨行廊是块儿高地,相比下两侧都是洼地,下雨的时候雨水大都流向东西,这里只有些极耐旱的野草能长,连个野兔都难得见。人们都说这是块儿养不活人的地,因此峥岩和鮼水都不愿接收,最终成了片没主的荒凉土地,无论是来这里发财还是杀人越货,都无人管辖。

   这样的地方本不该有商队敢于涉足,但是在这里交易,不必缴纳任何赋税,而且从铱鉻产的武器到阴城运出的奴隶,任何东西都可以在这里进行买卖。这里什么都不认,只认黄金和珍贵的晶石。所以每年都有各地的商人汇集而来,做很大的生意。

——《炎起燃炽传•最后的铱鉻鑫》

人物 编辑

叶八桐 编辑

叶八桐出身于桐枟部族的桐氏叶家,是当年内家诞下的第八子。八在桐枟有极好的蕴意,叶家纵大,也罕有新丁如此兴旺之年,于是家长们将“八”字与氏名“桐”一齐赋予这个新生的孩子,以祈愿祝福降临。

叶八桐真如天选,自幼聪颖过人,傲立群童,深得家长们的器重。过十三岁那年,家长们予他青蛇羽,将其送往偏东的寰坛,伴之一同的,还有家中数十余年岁相近的少年。

桐枟各个家系的武装力量都有很大一部分出自寰坛,寰坛是部族培养新生战斗力的地方,崇尚和睦的桐枟们竟会建立起这样一处武力机构,可见其地位非一般的超然。

在桐枟的公识中,寰坛是为家中次任大家长积累初始力量的地方,叶家此行此举无疑表达了对叶八桐的认可。

时间:2019.08.12~未完待续


  1. 本文为草拟稿,不计入魏启网站内容,但部分文段会可能被正文直接引用。
  2. 这一题勉强算是背景介绍
  3. 这一题就以设定为主吧,主要关于习俗、地理和势力分布,至于详细点的政治相关就不做设定,因为我不太会。而且我想偷懒了,所以我的语言可能会乱一点。
  4. 双姓制:在现有设定中,峥岩部族是特殊的,其在“这段时间”范围内完成了一次大改革,开创了国家制度,同时废弃了双姓制,让族人统一以郑为姓,并对外自称大郑国,这使得峥岩部族实力大增(实力大增的根本原因是破除双姓制的同时也打破了阶级垄断,很多非灵御却有才能的人可以借此登上舞台,他们不仅大幅调动了民众的积极性,还引发了技术革新),接下来一段时期内,其他部族不乏一些想要模仿峥岩并对整个部族做出类似改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