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第二次魏启大战
”︁(章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警告:
您没有登录。如果您进行任何编辑,您的IP地址会公开展示。如果您
登录
或
创建账号
,您的编辑会以您的用户名署名,此外还有其他益处。
反垃圾检查。
不要
加入这个!
===陈意志帝国参战=== 魏启历19世纪50年代,陈意志帝国在经过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ref>[[1848年经济大崩溃]](The economy collapsed in 1848),又称“40年代大危机”(the great Depression of the 1840s),是指魏启历1848年2月至12月发生的、魏启历19世纪波及范围最广、打击最为沉重的全大陆性经济危机。</ref>和内战<ref>[[塞西尔共和运动]](Cecil Republic Movement),又称“光荣斗争”(Glorious Struggle),是魏启历1850年5月至1852年11月于[[陈意志帝国]]国内爆发的全面内战。</ref>后最终实现了帝国的统一。魏启历1852年11月,[[萨菲亚·陈]]以及[[哈萨维·陈]]的历史性会晤标志着民族派与王朝派的合体,至此一种全新的民族主义即“官方民族主义”诞生。这种民族主义不同于其他国家如联邦[[徐意志族]]的民族主义,他既不追求民众的认同,也不追求宪法的授权,他只是借民族主义的新瓶子装上王朝体制的旧酒。然而这种民族主义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在旧体制的框架下很难让国民产生民族认同,正如当时帝国东方的农民困惑的那样:陈意志就是塞西尔,而我们是[[桦卞]]人,就算是[[大旷帝国|旷国]]人来统治也不会有任何不同——顶多换一个地主吧。底层民众的愚昧和缺乏爱国心让陈意志的民族主义者怒不可遏,他们将其归咎于长达1000年的外族历史,有立志于重新创造陈意志人。为此,他们做了一切可能的尝试:包括普及国民教育、推行塞西尔语,发明民族神话、树立国家权威——但这些努力无一例外全部以失败告终。 正如新任陈意志帝国首相[[希德尼松·陈]]于魏启历1859年3月在帝国议会的一次发言时说:“……九成以上的国民与我们的体制完全脱节。人民发现自己受制于国家,被迫用自己的鲜血与金钱服务国家,但并不觉得自己是国家的组成部分,对国家的存在及其相关事物根本不感兴趣。”正当陈意志的民族主义的心灰意冷之时,联邦将领[[斯奥帕·埃克斯]]为他们送来了版本答案:[[英欧凯米会战]]的辉煌胜利将一盘散沙的徐意志民族和联邦凝聚成一个整体,在战争中,一切矛盾、分歧、压迫、隔阂都将烟消云散。肤色白皙的[[斐开]]士兵会与一个瘦小黝黑的[[卡盛威尔]]人并肩作战,一名高大的[[凯米斯崔]]掷弹兵会同一名矮小的[[斯太尔]]火枪手齐心协力——只有在战争中,“陈意志”才能被创造出来。但陈意志的民族主义开始转向对外扩张,使政府和民众也不可避免的被裹挟其中,这种情绪在希德尼松执政时期达到了高潮。邻国大旷帝国军队在[[格雷夫]]迟到的胜利,让民族主义者看到了希望,同时也刺激了他们更大的野心。 希德尼松就是其中之一。早在亦江战役爆发的前两周,他就预言战争势在必行,在给大旷帝国大使的信里,他如此写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令人作呕的年代,一个丧失了活力、骄傲与美德的年代,只有战争才能阻止人民继续堕落下去,因为战争提供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选项——要么光荣,要么死亡。因此,或许您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心怀恐惧,而我却全心全意地期盼着它的到来。”所以当希德尼松得知陈意志帝国政府打算在这这场决定魏启大陆命运的大战中置身事外时,他提笔写下了一封檄文:“议会即萨菲亚,萨菲亚即议会——真是一个令人羞耻的组合,这就是老旧的陈意志,这老旧的陈意志没有意识到一个全新的陈意志正在从历史和未来中冉冉升起。斗争将持续,至死方休!要么是议会摧毁国家,将神圣的祖国再一次卖给外国人,要么是国家推翻议会,用钢铁与烈火净化皮条客的大本营!”这番煽动性的发言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包括很多曾反对过他的敌人。
摘要:
请注意,所有对魏启大陆的贡献均可能会被其他贡献者编辑、修改或删除。如果您不希望您的文字作品被随意编辑,请不要在此提交。
您同时也向我们承诺,您提交的内容为您自己所创作,或是复制自公共领域或类似自由来源(详情请见
魏启大陆:著作权
)。
未经许可,请勿提交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
取消
编辑帮助
(在新窗口中打开)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未登录
讨论
贡献
创建账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大陆简体
查看
阅读
编辑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正传
番外
百科
词条
引导
特殊页面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