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魏启大战:修订间差异

X.Zero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X.Zero留言 | 贡献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3个中间版本)
第23行: 第23行:
魏启历1860年10月,[[胡意志帝国]]与[[奥薇邦妮联合王国]]的斡旋彻底失败。奥薇邦妮联合王国宣布支持大旷帝国。作为回应,胡意志帝国宣布与奥薇邦妮联合王国进入战争状态。
魏启历1860年10月,[[胡意志帝国]]与[[奥薇邦妮联合王国]]的斡旋彻底失败。奥薇邦妮联合王国宣布支持大旷帝国。作为回应,胡意志帝国宣布与奥薇邦妮联合王国进入战争状态。


魏启历1860年11月8日,[[沙朗矿脉]]发生交火,第二次魏启大战正式爆发。
魏启历1860年11月8日,[[沙朗矿脉]]发生交火,第二次魏启大战爆发的引信被点燃。


魏启历1860年11月10日,大旷帝国正式展开对燃炙共和国的攻势。同时,大旷帝国联结欧兰古谭斯帝国和[[铁桶帝国]]分别发起了对[[魏启联邦合众国]]与徐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攻势。
魏启历1860年11月10日,东西联盟互相宣战,大旷帝国正式展开对燃炙共和国的攻势。同时,大旷帝国联结[[欧兰古谭斯帝国]]和[[铁桶帝国]]分别发起了对[[魏启联邦合众国]]与[[徐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攻势。


魏启历1860年11月29日,大旷帝国军队攻破联邦护国队的防线,越过[[卡盛威尔]]防卫区,联邦大片土地沦陷。
魏启历1860年11月29日,大旷帝国军队攻破联邦护国队的防线,越过[[卡盛威尔]]防卫区,联邦大片土地沦陷。
第56行: 第56行:


===卡盛威尔战役===
===卡盛威尔战役===
魏启历1860年11月,[[大旷帝国]]集结机动部队绕过[[卡盛威尔]],沿着[[映日河]]一路突破后受阻,但重要防御屏障卡盛威尔失守,[[徐意志联邦共和国]]大面积国土沦陷,[[西联盟]]做出反应后双方陷入焦灼。
上千年来,联邦和旷国围绕着卡盛威尔附近国境线爆发的战事使得联邦以沿着三百公里两国边界的中心城市[[卡盛威尔]]为中心,构筑了一系列堡垒。
 
魏启历1860年11月10日,[[大旷帝国]]集结机动部队绕过[[卡盛威尔]]防卫区,沿着[[映日河]]一路突破后受阻,但重要防御屏障卡盛威尔失守,[[徐意志联邦共和国]]大面积国土沦陷,[[西联盟]]做出反应后双方陷入焦灼。
 
不同于之前的各种小摩擦,映日河闪击战标志着第二次魏启大战的全面扩大化。


不同于之前的各种小摩擦,映日河闪击战标志着第二次魏启大战的全面扩大。
===璃玑-阿扎克斯战役===
===璃玑-阿扎克斯战役===
就在卡盛威尔战役打响的同时,另一场关键战役也在[[燃炙共和国]]的璃玑和[[大旷帝国]]的阿扎克斯拉开序幕,璃玑和阿扎克斯两城被[[三角山脉]]南段分割,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燃炙共和国陆军总参谋长[[燃斐岚]]上将在这个方向部署了四个集团军,合计120万人,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彻底击败大旷帝国。燃炙军队之所以在这个方向投入如此之重的兵力,还有一层政治和经济因素:假如失去阿扎克斯,那毫无疑问,那帝国的首都将直接暴露在燃炙军队的面前;另一方面,区魏启历1859年,璃玑对面的[[阿扎克斯]]是[[狄库邦]]第二大的城市,生产了全邦1/3的小麦,80%的糖,70%的煤炭,68%的铸铁和58%的钢材,假如获得阿扎克斯,燃炙人将获得大旷帝国北部少有的绿洲和大片的工业。
就在卡盛威尔战役打响的同时,另一场关键战役也在[[燃炙共和国]]的璃玑和[[大旷帝国]]的阿扎克斯拉开序幕,璃玑和阿扎克斯两城被[[三角山脉]]南段分割,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燃炙共和国陆军总参谋长[[燃斐岚]]上将在这个方向部署了四个集团军,合计120万人,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彻底击败大旷帝国。燃炙军队之所以在这个方向投入如此之重的兵力,还有一层政治和经济因素:假如失去阿扎克斯,那毫无疑问,那帝国的首都将直接暴露在燃炙军队的面前;另一方面,区魏启历1859年,璃玑对面的[[阿扎克斯]]是[[狄库邦]]第二大的城市,生产了全邦1/3的小麦,80%的糖,70%的煤炭,68%的铸铁和58%的钢材,假如获得阿扎克斯,燃炙人将获得大旷帝国北部少有的绿洲和大片的工业。
第69行: 第72行:


至此,璃玑-阿扎克斯战役正式结束,此战旷军一共损失了35万部队,占全军总数的1/5,就连斯瓦德利都自嘲到:“若是[[那科亚尔·芬斯·旷|那科亚尔]]陛下还在世的话,一定会因为丢掉阿扎克斯而将我枪毙。”而燃炙军队则损失了接近20万部队。该战役的结束拉开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和堑壕战的序幕。
至此,璃玑-阿扎克斯战役正式结束,此战旷军一共损失了35万部队,占全军总数的1/5,就连斯瓦德利都自嘲到:“若是[[那科亚尔·芬斯·旷|那科亚尔]]陛下还在世的话,一定会因为丢掉阿扎克斯而将我枪毙。”而燃炙军队则损失了接近20万部队。该战役的结束拉开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和堑壕战的序幕。
===英欧凯米会战===
===英欧凯米战役===
徐意志联邦共和国军队在英欧凯米郊外的平原上大败大旷帝国军队。
魏启历1861年3月17日,大旷帝国的第一和第二集团军再次集结、准备侵入联邦东南部,目标直指[[英欧凯米共和国]]首府[[英欧凯米]]。大旷帝国军队一度成功地进入了联邦领土,并持续向联邦内部纵深展开进攻。然而,联邦第八集团军并未立即与旷军展开决战。相反,他们精心设计了一个陷阱,诱使大旷帝国第二集团军提前深入联邦境内。联邦计划从该集团军的两翼实施钳形攻势,将其主力部队围歼。
 
3月20日,联邦护国队开始实施他们的计划。他们并未直接攻击大旷帝国第二集团军的主力,而是从其两翼发动猛烈的攻击。旷军在面对联邦护国队的突然袭击时,陷入了混乱和困境。联邦护国队的两翼部队成功地切断了旷军的后路,将其主力部队包围在了一个狭小的区域内,最终成功将其主力部队围歼。
 
在这场激战中,大旷帝国军队在联邦护国队的猛烈攻击下,遭受了重大的损失。许多旷军士兵在战斗中阵亡或被俘,其中包括大量的火炮和其他装备。随后,面对联邦护国队的强大攻势和不断增强的兵力,旷军开始逐渐撤退。在4月2日,旷军最终放弃了整个任务,全面撤离了英欧凯米共和国。
 
英欧凯米战役改变了南线的战局。在战役之前,旷军在南线的进攻势头强劲,对联邦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然而,在英欧凯米战役之后,旷军的进攻势头被遏制,联邦在南线的防线得到了稳固和加强。
===斯太尔战役===
===斯太尔战役===
大旷帝国军队攻击徐意志联邦共和国军队突出部并全歼坚守[[斯太尔]]的联邦守军。
大旷帝国军队攻击徐意志联邦共和国军队突出部并全歼坚守[[斯太尔]]的联邦守军。
===陈意志帝国参战===
===陈意志帝国参战===
魏启历19世纪50年代,陈意志帝国在经过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ref>[[1848年经济大崩溃]](The economy collapsed in 1848),又称“40年代大危机”(the great Depression of the 1840s),是指魏启历1848年2月至12月发生的、魏启历19世纪波及范围最广、打击最为沉重的全大陆性经济危机。</ref>和内战<ref>[[塞西尔共和运动]](Cecil Republic Movement),又称“光荣斗争”(Glorious Struggle),是魏启历1850年5月至1852年11月于[[陈意志帝国]]国内爆发的全面内战。</ref>后最终实现了帝国的统一。魏启历1952年11月,[[萨菲亚·陈]]以及[[哈萨维·陈]]的历史性会晤标志着民族派与王朝派的合体,至此一种全新的民族主义即“官方民族主义”诞生。这种民族主义不同于其他国家如联邦[[徐意志族]]的民族主义,他既不追求民众的认同,也不追求宪法的授权,他只是借民族主义的新瓶子装上王朝体制的旧酒。然而这种民族主义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在旧体制的框架下很难让国民产生民族认同,正如当时帝国东方的农民困惑的那样:陈意志就是塞西尔,而我们是[[桦卞]]人,就算是[[大旷帝国|旷国]]人来统治也不会有任何不同——顶多换一个地主吧。底层民众的愚昧和缺乏爱国心让陈意志的民族主义者怒不可遏,他们将其归咎于长达1000年的外族历史,有立志于重新创造陈意志人。为此,他们做了一切可能的尝试:包括普及国民教育、推行塞西尔语,发明民族神话、树立国家权威——但这些努力无一例外全部以失败告终。
魏启历19世纪50年代,陈意志帝国在经过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ref>[[1848年经济大崩溃]](The economy collapsed in 1848),又称“40年代大危机”(the great Depression of the 1840s),是指魏启历1848年2月至12月发生的、魏启历19世纪波及范围最广、打击最为沉重的全大陆性经济危机。</ref>和内战<ref>[[塞西尔共和运动]](Cecil Republic Movement),又称“光荣斗争”(Glorious Struggle),是魏启历1850年5月至1852年11月于[[陈意志帝国]]国内爆发的全面内战。</ref>后最终实现了帝国的统一。魏启历1852年11月,[[萨菲亚·陈]]以及[[哈萨维·陈]]的历史性会晤标志着民族派与王朝派的合体,至此一种全新的民族主义即“官方民族主义”诞生。这种民族主义不同于其他国家如联邦[[徐意志族]]的民族主义,他既不追求民众的认同,也不追求宪法的授权,他只是借民族主义的新瓶子装上王朝体制的旧酒。然而这种民族主义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在旧体制的框架下很难让国民产生民族认同,正如当时帝国东方的农民困惑的那样:陈意志就是塞西尔,而我们是[[桦卞]]人,就算是[[大旷帝国|旷国]]人来统治也不会有任何不同——顶多换一个地主吧。底层民众的愚昧和缺乏爱国心让陈意志的民族主义者怒不可遏,他们将其归咎于长达1000年的外族历史,有立志于重新创造陈意志人。为此,他们做了一切可能的尝试:包括普及国民教育、推行塞西尔语,发明民族神话、树立国家权威——但这些努力无一例外全部以失败告终。


正如新任陈意志帝国首相[[希德尼松·陈]]于魏启历1859年3月在帝国议会的一次发言时说:“……九成以上的国民与我们的体制完全脱节。人民发现自己受制于国家,被迫用自己的鲜血与金钱服务国家,但并不觉得自己是国家的组成部分,对国家的存在及其相关事物根本不感兴趣。”正当陈意志的民族主义的心灰意冷之时,联邦将领[[斯奥帕·埃克斯]]为他们送来了版本答案:[[英欧凯米会战]]的辉煌胜利将一盘散沙的徐意志民族和联邦凝聚成一个整体,在战争中,一切矛盾、分歧、压迫、隔阂都将烟消云散。肤色白皙的[[斐开]]士兵会与一个瘦小黝黑的[[卡盛威尔]]人并肩作战,一名高大的[[凯米斯崔]]掷弹兵会同一名矮小的[[斯太尔]]火枪手齐心协力——只有在战争中,“陈意志”才能被创造出来。但陈意志的民族主义开始转向对外扩张,使政府和民众也不可避免的被裹挟其中,这种情绪在希德尼松执政时期达到了高潮。邻国大旷帝国军队在[[格雷夫]]迟到的胜利,让民族主义者看到了希望,同时也刺激了他们更大的野心。
正如新任陈意志帝国首相[[希德尼松·陈]]于魏启历1859年3月在帝国议会的一次发言时说:“……九成以上的国民与我们的体制完全脱节。人民发现自己受制于国家,被迫用自己的鲜血与金钱服务国家,但并不觉得自己是国家的组成部分,对国家的存在及其相关事物根本不感兴趣。”正当陈意志的民族主义的心灰意冷之时,联邦将领[[斯奥帕·埃克斯]]为他们送来了版本答案:[[英欧凯米会战]]的辉煌胜利将一盘散沙的徐意志民族和联邦凝聚成一个整体,在战争中,一切矛盾、分歧、压迫、隔阂都将烟消云散。肤色白皙的[[斐开]]士兵会与一个瘦小黝黑的[[卡盛威尔]]人并肩作战,一名高大的[[凯米斯崔]]掷弹兵会同一名矮小的[[斯太尔]]火枪手齐心协力——只有在战争中,“陈意志”才能被创造出来。但陈意志的民族主义开始转向对外扩张,使政府和民众也不可避免的被裹挟其中,这种情绪在希德尼松执政时期达到了高潮。邻国大旷帝国军队在[[格雷夫]]迟到的胜利,让民族主义者看到了希望,同时也刺激了他们更大的野心。
第81行: 第90行:


===冉德拉宫战役===
===冉德拉宫战役===
魏启历1861年8月23日,陈意志帝国向西联盟诸国宣战。在战役开始前,陈意志军队统帅部计划在交通不便的北部山区实施防御,此地距海岸较近且利于自北部边境向冉德拉宫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燃炙军队因主力部队陷于旷国和联邦战场,因此决定在陈意志帝国方向实施防御,重点防御冉德拉宫地区。
魏启历1861年8月27月,冉德拉宫战役正式爆发。在宣战后的边境作战中,陈意志军队成功击退了冉德拉宫西侧的燃炙军队。随后,陈意志军队总参谋长[[多尔纳·陈]]指挥陈意志第2、第3集团军约20万人,分三路进攻冉德拉宫东侧的燃炙守军阵地。陈意志左路军攻击冉德拉宫的侧翼,试图切断冉德拉宫至[[几何]]的铁路线,阻击燃炙军队援兵;中路军主攻冉德拉宫正面的桥头阵地;右路军进攻冉德拉宫右侧的一处高地,夺取制高点以便布设火力点。同时,陈意志帝国海军封锁了燃炙军队控制的海上交通。
然而,驻守冉德拉宫的燃炙军队指挥官[[燃奥极]]中将采取了防守策略,他命令部队构筑好工事并在其前设置障碍物,就地固守。燃炙军队凭借完备的防御工事和猛烈的火力,成功击退了陈意志军队的多次强攻。初期战役中,陈意志军队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未能实现夺取冉德拉宫的目标。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双方军队在冉德拉宫地区进行了多次激战。陈意志军队试图通过连续的进攻来突破燃炙军队的防线,但燃炙军队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和有效的战术应对,始终保持着对冉德拉宫的控制。
随着战役的进行,陈意志帝国军队逐渐暴露出指挥体系上的问题和士兵士气低落的问题。同时,燃炙共和国军队也面临着兵力不足和物资短缺的困境。然而,双方军队都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出色的战术素养,使得战役陷入了胶着状态。
最终,在魏启历1863年11月进行的最后一次作战中,双方军队再次展开了激战。尽管陈意志军队在部分区域取得了进展,但整体上仍未能实现突破燃炙军队防线的目标。随着多尔纳宣布撤退,冉德拉宫战役也随之结束。
冉德拉宫战役是第二次魏启大战中持续时间最长、战斗最为激烈的战役之一。在这场战役中,双方军队共进行了多达三十三次激战,共造成了约86万人的伤亡。尽管陈意志军队在部分战役中取得了胜利,但整体上并未能实现突破燃炙军队防线的目标。这场战役对双方军队都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资消耗,也对整个第二次魏启大战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远碟保卫战===
===远碟保卫战===
远碟保卫战是魏启历1860年至1861年间[[霜海战争]]的决胜战役,发生开始于魏启历1860年冬,持续了四个月零三天,到魏启历1861年春1月29日结束。远碟群岛遭受胡意志帝国元首[[德·诺兰·胡德雷克夫]]带领胡意志帝国舰队侵袭,皇家守备队集中全国力量,拼死抗击,战斗惨烈。
远碟保卫战是魏启历1860年至1861年间[[霜海战争]]的决胜战役,发生开始于魏启历1860年冬,持续了四个月零三天,到魏启历1861年春1月29日结束。远碟群岛遭受胡意志帝国元首[[德·诺兰·胡德雷克夫]]带领胡意志帝国舰队侵袭,皇家守备队集中全国力量,拼死抗击,战斗惨烈。
第92行: 第115行:
详细信息:[[远碟保卫战]]
详细信息:[[远碟保卫战]]
===克兰西亚会战===
===克兰西亚会战===
===斯尔特纳加会战===
===斯尔特纳加会战===
自战争爆发以来,东线战场上,徐意志联邦共和国、胡意志帝国联军与大旷帝国、欧兰古谭斯帝国、铁桶帝国联军在铁桶帝国的[[长空高原]]和欧开共和国的丘陵等地进行了多次激战,双方均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随着战争的持续,双方都在寻找能够打破僵局、改变战局的机会。在战略上,[[欧开共和国]]东南部与铁桶帝国接壤的[[斯尔特纳加]]地区对双方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西联盟联军希望通过在斯尔特纳加地区发动进攻,迫使东联盟联军撤退,从而减轻[[克兰西亚]]方向的压力。而东联盟联军则计划在此地发动反击,突破西联盟的防线,将其击退到联邦和铁桶帝国的边境,从而改变东线的战局。
斯尔特纳加地区的地形和防御工事也为战役的爆发提供了条件。该地区属丘陵地带,地形起伏不平,森林和村庄星罗棋布。西联盟联军在该地区构筑了三道坚固的防线,主阵地为阶梯式堑壕和坑道工事,前沿阵地还敷设了多道铁丝网。这些防御工事给东联盟联军的进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此外,斯尔特纳加会战的爆发还受到了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随着战争的持续,大陆各国都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人力损耗。东联盟和西联盟都在寻求通过一场决定性的战役来改变战局的走向。斯尔特纳加会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在战争即将进入第三个年头之际,斯尔特纳加会战的爆发成为了双方改变战局、寻求胜利的关键之战。然而,这场战役的残酷程度和惨烈景象,也将永远镌刻在战争史上。
战役开始前,大旷帝国、欧兰古谭斯帝国、铁桶帝国联军为突破徐意志联邦和胡意志帝国联军防御阵地并将其击退到欧开共和国边境,准备了五个多月的时间。东联盟联军集结了32个步兵师和6个骑兵师,共计约2189门火炮、1160门迫击炮和约300架飞机。而西联盟方面则只拥有8个步兵师,约672门火炮、300门迫击炮和114架飞机,但他们构筑了三道防线,全纵深达7至8公里。
战役开始时,东联盟联军进行了为期7天的炮火准备,然后在7月1日清晨,在炮火和空中轰炸的掩护下,大旷帝国军队在斯尔特纳加城以东、欧兰古谭斯帝国和铁桶帝国军则在斯尔特纳加城以南同时向西联盟军阵地发起了冲锋。然而,尽管东联盟军在炮火支援下取得了初步进展,但在左翼进攻的旷军仍然遭到了联邦军的顽强抵抗。由于旷国军队形密集,且士兵身负重装备,行动迟缓,因此在进攻中遭受了严重的伤亡。仅在第一天,旷军就伤亡了近6万人,这一天被称为“大旷帝国军事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在战役的后续阶段,尽管东联盟联军继续发动进攻,但西联盟联军利用纵深防御和反击战术,成功阻止了东联盟联军的进一步突破。最终,尽管东联盟联军在战斗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并未能完全达到其预定目标,即突破西联盟防线并将其击退到联邦与铁桶帝国的边境。战役结束时,东联盟联军损失了约72万人,其中大旷帝国军队36万人,欧兰古谭斯帝国军队20万人,铁桶帝国军队6万人;而西联盟联军则损失了约65万人,并被迫收缩了防线。
联邦陆军总司令[[默尔索·方琴]]他在日记中记录下了这场悲壮的胜利:“我从未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过这样一场战斗。密集的炮火覆盖了整座山丘,形成一幅壮观的画卷。死人山就像一座火山一样燃烧,空气与大地在成千上万发炮弹中颤抖……如果地狱真的存在,那大概就是这样了。”


===不冻港防卫战===
===不冻港防卫战===
第101行: 第138行:
=伤亡统计=
=伤亡统计=
=后日谈=
=后日谈=
“……这样的战争绝无可能再重来一遍了。我们或许能再打一次克兰西亚,可是斯尔特纳加不行——这种战争需要坚定的信仰,需要多年积攒下来的安全感,还需要各阶级之间紧密无间的关系。你必须拥有能使你全心全意的情感来源:你必须记得歌莉娅节、记得斯莱德和他未婚妻的明信片,还有南城的小咖啡馆、爱斯卡格特大街上的啤酒屋以及市政厅的婚礼,记得白欧的赛马会、记得爷爷唇边的胡子……带着这些旧日的回忆,我从战争中活着回来。可是那个美丽且安全的世界都随着这一阵爆炸带过的狂风,在我面前炸的粉碎,化为乌有。”
“……这样的战争绝无可能再重来一遍了。我们或许能再打一次克兰西亚,可是斯尔特纳加不行——这种战争需要坚定的信仰,需要多年积攒下来的安全感,还需要各阶级之间紧密无间的关系。你必须拥有能使你全心全意的情感来源:你必须记得歌莉娅节、记得斯莱德和他未婚妻的明信片,还有南城的小咖啡馆、爱斯卡格特大街上的啤酒屋以及市政厅的婚礼,记得白欧的赛马会、记得爷爷唇边的胡子……带着这些旧日的回忆,我从战争中活着回来。可是那个美丽且安全的世界都随着这一阵爆炸带过的狂风,在我面前炸的粉碎,化为乌有。”
 
“献给我的儿子,自从你的双眼闭上,我的双眼从未停止过哭泣。”


众多史学家广泛认为,第二次魏启大战没有赢家,因为这场战争带来的毁灭性的后果,对全大陆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争期间,数百万士兵和平民丧生,无数家庭破碎,国家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倒退。战争结束后,虽然交战双方在卡盛威尔停战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但这份停战协议并未真正带来和平,反而埋下了下一次大战的伏笔。
众多史学家广泛认为,第二次魏启大战没有赢家,因为这场战争带来的毁灭性的后果,对全大陆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争期间,数百万士兵和平民丧生,无数家庭破碎,国家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倒退。战争结束后,虽然交战双方在卡盛威尔停战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但这份停战协议并未真正带来和平,反而埋下了下一次大战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