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
魏启百科全书·军事百科·坦克
总览[编辑]
坦克(Tank),是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之一,具有直射火力、越野能力和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是陆地武器中重要性唯一高于轮式装甲车的存在,主要用来与对方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陆上力量。坦克一般装备数挺防空(高射)或同轴(并列)机枪和一门中口径或大口径火炮(有些现代坦克的火炮甚至可以发射反坦克/防空导弹),是凭火力进行作战的经典体现。坦克大多使用旋转式炮塔,但也有少数使用固定式主炮。坦克主要由武器系统、瞄准系统、动力系统、通信系统、装甲式车体等系统组成。
其实坦克也是天敌最多的陆战武器,甚至有的坦克制造厂也同时研发反坦克武器,反坦克成了各国陆军的重要能力。虽然坦克在发展,但坦克自身的发展速度实在是追不上反坦克武器的发展速度,而且坦克会陷入防护性和越野能力不能兼得的二悖论难题中。除非以后研制出新型轻质防护材料来改良装甲,不然未来战争中坦克的处境真的很危险。
轻型坦克[编辑]
“雪兔”轻型坦克[编辑]
胡意志帝国于魏启历1926年研制的轻装坦克,第三次魏启大战前期,落后的雪兔被作为装甲主力应用于歌莉娅-格里西德战争。但其装甲单薄,火力孱弱,无法与铁桶帝国的装甲部队对抗。
详细信息:“雪兔”轻型坦克
ASG-85L坦克[编辑]
徐意志内战期间由利维亚-路德公司设计制造的一款轻型坦克,原形来源于同批次的ASG-85坦克,在此基础上有轻量化改进,最高时速可以达到65km/h,于魏启历1985年正式定型并投产,因此也被称为85式轻坦。除此之外,ASG-85L坦克还有不少亚型,最著名的就是ASG-85LS侦查坦克,时速甚至可以达到史无前例的80km/h,多用于侦查和掩护任务。
ASG-85L坦克是联邦军在内战后期主要的坦克类型之一,多用于穿插包围和敌后作战,在战争中生产数量不多,主要由新联邦第10军装配。
详细信息:ASG-85L坦克
中型坦克[编辑]
“栎树”中型坦克[编辑]
由第十九重工业集团于魏启历1939年研制的中型坦克,其主要目的是应对日益紧张的局势。
“我们打断了敌人的履带,敌人跑的更快了!”
详细信息:“栎树”中型坦克
ASG-85坦克[编辑]
徐意志内战期间由利维亚-路德公司设计制造的一款中型坦克,于魏启历1985年正式定型并投产,因此也被称为85式坦克。
ASG-85坦克是联邦军在内战后期最主要的坦克类型,内战期间共生产了大约10万辆,因其结合轻便与火力强劲而备受联邦军官兵好评,甚至在内战结束后依然在使用。内战结束后,ASG-85坦克便停止了生产,但剩余的库存很快便清给了动荡不安的铁桶帝国,利维亚-路德公司又因此赚了不少钱。
详细信息:ASG-85坦克
重型坦克[编辑]
“雪鹰”重型坦克[编辑]
魏启历1941年夏,第三次魏启大战爆发不久,胡意志帝国陆军遭受重创,原有坦克已无法满足需求,急需新式坦克进行补充。1942年初,在AEHI的努力下,“雪鹰”重型坦克正式装备胡意志帝国陆军,成为西联盟不可或缺的战斗力。
详细信息:“雪鹰”重型坦克
“光年”重型坦克[编辑]
出现于魏启历1944年夏的终极武器,由AMI设计的恐怖的怪物。令人敬畏的17kW应力射流炮[1],无不述说着刻入敌人骨髓的恐惧。
“光年”只于魏启历1944年参与了一次反攻战役,其威力广晓于人后,大战结束,“光年”装甲团一直待命至魏启历1954年,蒙大拿元首于离位前下令销毁最后一批矩阵核心。由于没有替代装置能强大到供应“光年”运转,“光年”装甲团正式解散,“光年”坦克也被全部拆解。
详细信息:“光年”重型坦克
“堡垒”重型坦克[编辑]
由光明工业集团设计的王牌坦克。可靠性优越,装甲能抵挡战争初期西联盟的大部分火力,在第三次魏启大战中为帝国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强力的支撑。
详细信息:“堡垒”重型坦克
“复仇者”重型坦克[编辑]
魏启历1944年春,新式小功率矩阵核心、由AMI研发、第十九重工业集团制造的及“复仇者I”15kW级坦克炮被作为主武器装载在共和国开发的新式超重型坦克上,随着共和国军队的多阶段反攻,冷却的城外战线重燃,该种类坦克很快成为了敌人的噩梦。
“复仇者”一共生产了三百台,全程参与反攻作战,魏启历1951年,冉青人民解放军军营内的一辆“复仇者”发生自燃,随后爆炸,现场产生了大量放射性污染。经过协调,解放军拆卸了余下221辆“复仇者”的矩阵核心并统一效毁。
详细信息:“复仇者”重型坦克
特殊坦克[编辑]
“沙丘”突击车[编辑]
一种半浮空的突击车,灵感来源于大旷帝国国内常见的载货用紫晶石漂浮板,拥有轻质装甲,能借助一台螺旋桨引擎在各种恶劣地形(比如沙丘上)中快速移动。历史资料显示,大旷帝国一直在研究更加强大的浮空坦克,但难产了。
详细信息:“沙丘”突击车
- ↑ 比“复仇者”重型坦克稍微高一点,毕竟好东西要留着自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