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东帝国
总览[编辑]
极东帝国(Empire of Kidom),是位于菲尔德大陆东部的一个岛国,大菲尔德邦联成员国,威权主义军事独裁国家,奉行“先军政治”。
首都是具有浓厚东方特色的晚霞城。
极东帝国因为国土面积狭小,因此格外注重于开发军事及对外扩张。
国家信息[编辑]
国旗与国徽[编辑]
黑十字徽旗,国徽与国旗相同。
该图案是格拉贝西家族的家徽纹章,白色意味着无畏,黑色意味着坚定,十字图案意味着为圣神拉斐尔献身。

国歌[编辑]
《降天颂》
国花[编辑]
松叶牡丹(Portulaca Grandiflora),即大花马齿苋,又名太阳花、午时花。松叶牡丹不仅花色丰富、色彩鲜艳,景观效果极其优秀;其生长强健,管理非常粗放;虽是一年生,但自播繁衍能力强,能够达到多年观赏的效果,是非常优秀的景观花种。
它喜欢温暖、阳光充足而干燥的环境,阴暗潮湿之处生长不良。极耐瘠薄,一般土壤均能适应,能自播繁衍,因此在极东岛这样贫瘠的土地上亦能广泛分布。松叶牡丹见阳光花开,早、晚、阴天闭合,故有太阳花、午时花之名。
花语为“沉默的爱、光明、热烈”,在极东帝国还意味着对未来的隐忍和对第二天的期待。
政治制度[编辑]
君主专制(Absolute Monarchy),一种君主制形式,又被称之为“绝对君主制”,即君主以自己的权威或权力进行统治。在绝对君主制中,国王或女王绝不受限制,拥有绝对的权力,而且这种君主制通常是世袭的。在极东帝国,其君主作为世人与神之间的神圣角色,不仅是世俗领袖,也是宗教领袖,拥有最大的、一般来说无上的权力。
独裁制(Dictatorship),一种专制的政府形式,其特征是一个或一群领导人,他们拥有几乎没有限制的政府权力。独裁政权的政治由独裁者控制,他们通过包括顾问、将军和其他高级官员在内的精英核心圈子来促进。独裁者通过影响、安抚和镇压任何反对派来维持控制,其核心圈子并中可能包括敌对政党、武装抵抗运动或独裁者核心圈子的不忠诚成员。独裁政权可以通过军事政变形成,通过武力推翻前政府,也可以通过自我政变形成,民选领导人使他们的统治永久化。独裁政体是专制的或极权主义的,它们可以被归类为军事独裁、一党专政、个人主义独裁或绝对君主制。在极东帝国则属于绝对君主独裁制。
寡头政治(oligarchy),是权力结构的一种概念形式,其中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些人可能通过一种或几种特征来区分,也可能不区分,例如贵族、名望、财富、教育或公司、宗教、政治或军事控制。纵观历史,被认为是寡头政治的权力结构通常被视为强制性的,依靠公众的服从或压迫而存在。极东帝国的政治和统治巩固几乎完全依赖以君主和皇室为中心的寡头。
极权主义(Totalitarianism),一种政府形式和政治制度,它禁止所有反对党,禁止个人和团体反对国家及其主张,并对公共和私人生活实行极高程度(如果不是完全的话)的控制和监管。它被认为是最极端、最彻底的威权主义形式。在极权国家,政治权力通常由独裁者(例如独裁者(极权独裁)和绝对君主)掌握,他们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活动,并由国家控制进行宣传。大众传媒是为了控制公民。极权政权可能试图通过精心设计的意识形态来控制社会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包括经济、教育系统、艺术、科学以及公民的私人生活和道德。它还可以动员全体人民追求其目标。
一党制(One Party),是只有单一政党控制执政制度的治理结构。所有其他政党要么被取缔,要么只享有有限和受控的选举参与权。一些一党制国家只取缔反对党,同时允许联盟政党作为永久联盟的一部分存在。然而,这些同盟政党在很大程度上或完全服从于执政党,必须接受执政党对权力的垄断作为其存在的条件。极东帝国则属于完全禁止除执政党外的所有其他政党,而执政党则完全为其政府和君主服务。
单一制(Unitary System),一种国家结构形式,它指的是由若干个不享有独立主权的行政区域单位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在这种制度下,中央政府拥有最高的权力,而地方的权力则是中央政府赋予的。单一制国家的特点是,它们通常只设立一个宪法、一套法律体系,并且国家作为一个统一整体进行管理和治理。这些国家在国际交往中也通常被视为单一的主体,因为它们的公民只有一个国籍。
集中制(Centralism),指一个实体或组织的活动,特别是那些与战略和政策的规划、决策和控制有关的活动,集中在该实体或组织内的特定群体、部门、部门或区域内的过程。这创造了一种权力结构,其中所述群体(称为首领或核心群体)占据了最高层次的等级制度,并且比其他被视为其下属的群体拥有更大的权威、声望和影响力。在政治学中,中央集权是指将一个政体的治理——无论是在地理上还是在政治上——集中到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中,该政府对其所有行政区划拥有主权。极东帝国官僚主义十足,由等级制度森严的官员管理,他们都为皇室和帝国政府服务。
自然环境[编辑]
地理位置[编辑]
极东岛及其附属岛屿是极东帝国的全部陆地领土,因此极东帝国领土面积很小,但是拥有很大的领海面积。
地形地貌[编辑]
极东岛为丘陵地形,东方多山,最高者海拔可达3000米。
气候特征[编辑]
夏季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气候具有海洋性。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气候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雨热同期,对发展农业十分有利,因为在作物生长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时候能有充足的雨水供应。
但极东岛少平原,农业种植面积小。
水系分布[编辑]
降雨量大,河流多分支。
人口民族[编辑]
极东帝国于菲尔德历5000年统计的人口数量约为5806万人,其民族为清一色极东人。
经济[编辑]
农业[编辑]
工业[编辑]
服务业[编辑]
文化[编辑]
语言文字[编辑]
宗教[编辑]
习俗[编辑]
等级制度[编辑]
极东帝国实行极为严格的等级制度,即所谓的信标制度(Beacon System)。所有的国民被分为六个阶层,分别由两个天生“信标”和三个后天“信标”组成。两个天生信标分别是“天”、“地”,三个后天信标分别是“日”、“月”、“星”。因此便有六种不同的组合,最高一级的是“天日”,最低一级的是“地星”。通常来说,信标的等级高低依次为:天日(一等)、天月(二等)、地日(三等)、地月(四等)、天星(五等)、地星(末等)。
除君主和少数王公贵族无需标明自己的信标外,其余极东人都必须在姓名之中加上信标以标明自己的身份。其中“天”为贵族与生俱来的高等信标;“地”则为平民。“日”是成为执政党“大政党”党员后被授予的后天高等信标;而包括贵族和普通平民在内的非政治核心成员只享有“月”这一中等信标;而“星”这一信标则是被强制赋予奴隶、犯人、被剥夺自由的债务人以及被审定为需要最严厉惩罚(仅次于死刑)的被执行人。
一个人的信标对其人生有极大的影响,因为在极东帝国的社会中,信标等级的高低决定了其是否有对于另一个人的义务。
严格的信标制度将极东帝国分裂成为了一个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也意味着这是一个极权主义国家。
社会[编辑]
教育[编辑]
科技[编辑]
军事[编辑]
政治[编辑]
极东帝国是君主制极权主义国家,一党专政,有宪法,但条目常变动。皇帝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最高司令,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由格拉贝西家族世袭。
设有“帝国议会”,系咨询机构,职能是协助皇帝行使统治权力,有权审议立法和向内阁提出政策建议。由45名成员组成,其中15名由皇帝任命,30名由选举产生,任期4年。会议下设秘书处和立法、财经、公共服务、内政外交4个委员会。
极东帝国设有“首相”职位,权力巨大,由皇帝直接任命,常常是党的领导人。皇帝名义上无党派。
极东帝国只有一个合法政党“大政党”,系一党专政,该党完全服从极东帝国皇帝,为皇帝效命。党员选拔极为苛刻,但一旦成为党员也就意味着成为终身公务员,被授予“日”这一种姓,从此享有很高的政治权利和生活上的特权。
历任君主[编辑]
共和国时期[编辑]
菲尔德历3296年上台:卡萨维·拉克夏
菲尔德历?年上台:沃达丰·斯瓦德
格拉贝西王朝[编辑]
菲尔德历?年上台:拉斐尔·格拉贝西
菲尔德历5081年上台:拉斐尔·格拉贝西九世
菲尔德历5103年上台:克伦贝尔·格拉贝西
菲尔德历5120年上台:拉斐尔·格拉贝西十世
菲尔德历5163年上台:塔尔玛妮·格拉贝西二世(女)
地缘政治[编辑]
极东帝国是由现格拉贝西王朝的创立者拉斐尔·格拉贝西所提出的极权主义和霸权思想主导国家政策,由“大政党”一党执政。其政治经济体系则由先军政治所主导,宣称奉行“自主、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主张按照“完全平等、自主、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对外关系。在军事上,强调以先军思想为指导强化国力。
因为极东帝国是一个极端军国主义国家,在历史上极端不稳定,因此许多大陆国家对它唯恐避之不及。
人形权益[编辑]
历史[编辑]
原为珀古斯王国名义治下的一系列自治城邦。极东岛位于菲尔德大陆右侧,土地贫瘠,孤悬于大陆之外,在长达三千年的时间内没有得到诸国的重视因此长期处于松散的部落城邦状态。
菲尔德历2864年7月7日,南方天幕上出现了“第二轮太阳”,即便是午夜,天边也亮着红色的云霞,这神秘现象持续了半年,在极东岛上产生了巨大的动荡。不少信奉拉斐尔教的信徒认为这是毁灭的预兆,而岛上更多的人则将其视为末日的倒计时。而正是这一神秘现象,最终影响了极东岛的历史进程。
极东岛上首次有记录的统一国家是由明秋奈城主卡萨维·拉克夏于菲尔德历3296年8月11日建立的极东共和国,它是由岛上十一个主要城邦组成的联盟。
极东共和国建立后随即遭到了珀古斯王国的强烈谴责以及制裁,在菲尔德历3296年9月12日,王国议会通过了《拉米苏法案》进一步加深对极东共和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制裁。同时,极东的独立使得珀古斯王国的军队势力抬头,决定组建远征军以重新夺回对极东岛的掌控权,并严格控制其他珀古斯王国治下的领地受极东的影响而引起新的独立热潮。同时珀古斯王国给予了极东共和国以王国附属领地的身份,并未授予其对等的主权待遇。
面对珀古斯王国的多方面制裁,卡萨维与同他一起战斗的沃达丰·斯瓦德对此也早有准备。除了武器以外,其余资源大多可从与其他沿海国家的贸易中获得,无法获得的也可通过非法走私渠道从菲尔德大陆其他国家获得。面对珀古斯王国的军事压力,卡萨维也予以了回击,菲尔德历3306年1月,沃达丰奉命将共和国护卫队正式升级为国防军,并于同年4月建立了第一所军事学院。由于当时的极东共和国尚属于珀古斯王国的附属领地,所以双方在军事上仍然有着合作,珀古斯王国也依然在当地保持着殖民地驻留军。而卡萨维为避免对抗珀古斯王国的正面军事压力,所以在保持具有一定军事能力的基础上,依然通过外交途径与珀古斯王国斡旋以争取真正的独立。而珀古斯王国是不可能承认极东共和国的独立地位,承认独立地位的后果只能令珀古斯庞大国土上的其他附属领地相继独立,并使极东共和国的地位凌驾于其之上,甚至会威胁到菲尔德大陆的其他国家。也因此使得极东共和国在菲尔德历3308年出现了以卡萨维代表的温和派以及掌握军权、以沃达丰为代表的强硬派,共和国被两派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