锈山战役

来自魏启大陆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总览[编辑]

魏启历1018年9月,海爱派军队与北大陆帝国联邦军队于徐意志北部的锈山爆发锈山战役(Battle of Rustmountain),由米兰·格林领导的海爱派通过仅100余人击退北联军队超过8000人,创造了战争史上最为辉煌的奇迹,也是魏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爱丽丝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过程[编辑]

魏启历1018年8月,在多次对海爱派战役中胜利的北大陆帝国联邦皇帝燃钦灼的带领下,一支人数庞大的魏启圣教正统派大军队伍开始在徐意志境内的凯米斯崔集结。据当时的史料估计,燃钦灼麾下聚集了帝国中南部的全部兵力,多达八万大军,号称二十万,是北大陆历史上少有的庞大军队。

五月中旬,从凯米斯崔北上的北联军一路高歌猛进,攻陷了伊休等北部重镇,并于六月到达了斐开城外,开始了对海爱派在徐意志北部最后一个据点的围困。

而与此同时,集结在斐开的海爱派军队则刚刚结束了内部的分裂。由市民阶层和贵族阶层组成的温和派认识到了与北联和解的不可能性,与主要由农民和小贵族组成的激进派达成了和解,组织起了一支民兵队伍,准备防御北联军对斐开的进攻。然而由民兵和少数小贵族组成的乌合之众在燃钦灼看来简直不堪一击,虽然就在不久之前的霍尔斯特德战役中,正是米兰·格林统领的“乌合之众”击败了前来追击的北联王室军队。

斐开周边的外围防御点中,对燃钦灼带领的北联军最为关键的就是锈山。而在北联军抵达之前,格林已经命人在此处修筑了一座木制堡垒,牢牢地卡在北联军的补给线上,也杜绝了北联军对斐开的彻底围攻。

格林清楚地知道锈山的重要性,然而由于斐开已经被北联军三面包围,锈山上只有不到一百名海爱派士兵拒守。他们在山丘最陡峭的部分利用海爱派战车和木制工事构建了一条坚固的防线,并配备了大量包括手炮和轻型火炮在内的远程武器。

在魏启历1018年的9月12日,近八千名北联军重骑兵开始对锈山展开进攻。他们顶着猛烈的炮火,枪弹,和十字弓的射击,正面冲向了海爱派构筑的防线,试图一鼓作气拿下这座山丘。在这场大冲锋中北联军伤亡惨重,他们精良的板甲和彩色的骑枪并不能抵挡海爱派农民射来的枪弹,许多出身高贵的骑士当场阵亡。

然而北联骑士们的冲锋并没有就此停止,巨大的人数优势让他们成功的攻上了山丘。然而此时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却是在破碎的地形上由战车构筑的壁垒,插满尖木桩的壕沟,以及陶土和石块建造的胸墙。骑着高头大马的骑士们并不能骑马突破构建完善的防御工事,于是许多北联军开始下马步战。但是居高临下的海爱派农民用手中的火器和农具改装来的武器,对着挤在防线前的骑士们当头砸下,把山丘牢牢地掌握在他们手里。

即便如此,北联军依然慢慢依靠人数取得了优势。就在战况最为危急的时候,格林带领了大约五十名士兵亲自来到了锈山。战斗一直持续到了傍晚,士气高涨的海爱派士兵在格林的带领下依旧牢牢地扎在山丘上。北联骑士们试图在撤退后再次进攻,然而被他们自己的步兵阻挡住了撤退的路径,只能在山坡上进退两难。

在第二天,斐开城内派来了民兵支援。这些装备着简陋盔甲的民兵从山丘的南面穿过了一片大的葡萄园,对正在鏖战的北联军侧翼发动了攻击。北联军没有料到被围困城中的异端军队居然敢主动出击,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毫无准备的北联军左翼在一瞬间被击溃,整个战线在突袭下被恐慌席卷。正在山丘上指挥战斗的格林看到了这个机会,带领着全部的守军发动了反冲锋,开始将强弩之末的北联军推下山坡。惊慌失措的北联军不清楚敌方到底来了多少援军,于是缓慢的撤退变成了堪比洪潮的大溃败。

锈山的溃败让北联皇帝燃钦灼始料未及,宣告着他对斐开城围攻的基本破产。

庞大的北联军队伍在补给线受威胁的情况下,无法长久地围攻斐开城坚固的城防,而初战受挫则让他们的士气雪上加霜。于是在不久后燃钦灼从斐开城撤围,并向周边其他的海爱派据点转进。

北联军如泰山压顶一般的攻势被区区一百多人的农民军所阻挡,而海爱派最重要的据点斐开城的危机也被解除了。自此之战后,格林统领下的海爱派军队慢慢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此战也成为格林最为传奇的胜利之一,以区区一百多士兵抵挡住了北大陆帝国联邦最精锐的骑士部队的进攻,最终大获全胜,迫使燃钦灼撤军,堪称史诗级的精彩一战。

后日谈[编辑]

后来的魏启史学界对北联军的伤亡人数说法不一,从几百人到几千人都有多种说法。能确信的是至少有400-500名有名有姓的骑士在此战中丧命,由此估计,北联军的全部伤亡应该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