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米斯崔

来自魏启大陆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遥远的苍穹,映射着蔚蓝的光芒
是多么的高远而美丽
总是令人深深地着迷

总览[编辑]

凯米斯崔(Chemistry),简称“开米”(Chemi),旧译“化学市”,自由市,徐意志联邦共和国首都,凯米斯崔州首府,是联邦乃至于北大陆最为繁华的城市之一,亦是除几何市外北大陆第二大的城市。坐落于美丽的星耀平原,清河漾河穿城而过。每年盛夏,一年一度的观星活动将会于星耀平原举行,是一座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城。

凯米斯崔是全大陆最著名的金融中心,拥有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从事跨国银行借贷、国际债券发行、基金投资等业务,同时也是全大陆最大外汇交易市场、最大黄金现货交易市场、最大衍生品交易市场、全大陆第三大保险市场、重要船贷市场和非贵重金属交易中心,并拥有数量最多的外国银行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凯米斯崔金融城从业者近40万人,共有200多家跨国银行、170多家国际证券公司在凯米斯崔设立了分支机构或办事处。

截止魏启历2020年,凯米斯崔常住居民约560万人,首都圈人口约为1120万人,是全国第一大城市。

霞光

布局[编辑]

凯米斯崔被流经其北端的漾河和南端的清河所分割为三部分,分别是北城和南城和他们中间的内城。

北城[编辑]

北城是新城,最早建于18世纪初,最初是一大片的工业区,是整个城市甚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随着战争的进行,北城遭受了史上最严重的摧残,也促使工业区的外迁,迁址到斐开伊蕾珂等城市[1]。而战后的重建则使北城逐渐恢复了往日的风采。现在的北城是高楼最为密集的重要商业区,也是聚集了众多写字楼和公寓的密集办公和住宿区。

北城西南端沿河是著名的UPW联合大学,与徐意志联邦大学隔河相望。

南城[编辑]

南城是老城,也可以看作是一座位于市郊的小镇。南城最早是作为“贫民窟”而为人们所不齿,其居住的人大多数是贫困的农民和手工艺者。南城远离内城区,与北面的清河之间相距数十公里,之间是大片的麦田,而南城也被大片的麦田所包围。

随着19世纪工业化的普及,机械作业的大规模应用,南城农户收入逐渐提高,楼房也逐渐从破烂不堪的篷屋变为了和内城相似的红瓦小楼。联邦政府现致力于南城工业园区的发展,2010年新的晶石反应塔“天际线”的建成预示着南城经济的起飞 。

因为距离北城区较远,战争期间遭受了相对较少的摧残,保留了大量的古色古香的房屋、街道和景观,其中包括最为著名的咖啡厅香草屋

内城[编辑]

内城是老城区,也被冠以“凯米斯崔”这一古老的名号。在17世纪中叶曾经历过一次大的城市翻新,铺设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排水管道和自来水网。内城几乎全是稠密的中产阶级居民区,房屋几乎以两三层的红瓦小楼居多,有上百年前的,也有数十年前的,但是更多的是近年来随着内战的结束而重建的一栋栋别墅。主干道和小巷中的景观树几乎有上百年的历史,包含众多历史建筑[2],是整个凯米斯崔历史最为悠久和美丽的地方。

内城的中心城区被高耸而坚固的花岗岩城墙包围,这部分城墙始建于七世纪,又于十六世纪扩建增固。随后的几百年时间里,随着城市的扩展,内城的范围也扩张到了城墙外数十公里。

内城偏西北的漾河南岸是拥有偌大校园的徐意志联邦大学和隔河相望的UPW联合大学,两座大学通过三条跨河大桥相连。

景点[编辑]

曙光降临

设施[编辑]

联合纪念碑[编辑]

坐落于凯米斯崔中心。纪念碑树立于共和国第三次统一之际,由数十位艺术大师共同创作。

纪念碑树立后,不少人都曾在其上创作过风格各异的涂鸦,迥异的风格横跨了时间和空间。

详细信息:联合纪念碑

凯米斯崔大教堂[编辑]

古老的魏启圣教大教堂,位于凯米斯崔市中心,每天敲响的晨钟是一天新的开始的宣礼。凯米斯崔大教堂是北大陆最大的魏启圣教教堂,集恢宏和细腻于一身。

凯米斯崔大教堂起建于魏启历659年,直到魏启历761年才正式竣工。此后的数千年时间里,大教堂发生过火灾、遭遇过洗劫、受创于战争,但仍然在坚韧顽强的凯米斯崔人的不懈努力下留存了下来。经过不断的修复、保养乃至扩建,如今的凯米斯崔大教堂主体建筑已经有原大小的三倍大,一跃成为全大陆最恢弘壮观的宗教建筑之一。

凯米斯崔大教堂每年都会吸引成千上万慕名而来的游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凯米斯崔大教堂顶端的著名壁画上的、有着宽达四米的巨型“标志”图案。其分形次数达到了10次,绮丽而无比复杂,分形线条首尾相接更是长达7.7千米,是全大陆最复杂的可见实体标志图案。

详细信息:凯米斯崔大教堂

徐意志联邦大学[编辑]

徐意志联邦大学,坐落于内城西北,靠近漾河,临近郊区。

受星耀平原的影响,每年盛夏,联邦大学的大学生们都会举办观星活动,甚至会吸引许多来自其他地区的天文爱好者参与。

详细信息:徐意志联邦大学

徐意志联邦国家博物馆[编辑]

徐意志联邦国家博物馆是徐意志联邦共和国最大的历史博物馆,位于市中心的卡拉维尔大道,卡拉维尔国家广场中段的北边,东邻国会大厦。博物馆是一幢白色大理石建筑,长175米,宽91.5米,高36.7米,面积7万多平方米,包括地下室、三层展厅、两层办公室和储藏室,顶层是机械动力室。

徐意志联邦国家博物馆的宗旨是“收藏、保管和研究影响徐意志人民经历的物品”,展览的主题是表现徐意志人的生活。

馆内藏品达1700多万件,涉及农业、服饰、民俗、工艺、天文、医药、军事、文书、货币、纺织、交通、科学、音乐等方面。真实反映徐意志的社会,文化,科学技术传统以及徐意志国体的演变,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徐意志和居住在这里的人民。与一般的历史博物馆不同,徐意志联邦国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的展品不是按年代和地区陈列的,而是按专题,这与藏品博杂很有关系。

详细信息:徐意志联邦国家博物馆

徐意志联邦国会大厦[编辑]

徐意志联邦国会大厦被徐意志人民看作是自由、平等、民主的最高象征。现共有相邻的一新一旧两个国会大厦,新国会大厦于魏启历2005年正式启用,旧国会大厦则作为历史博物馆对外开放。

为满足现代工作的需要,现国会大厦是于魏启历2005年新修建的新建筑,高25层,拥有两个直升机停机坪,也被称为“联邦政府大楼”。旧国会大厦在新国会大厦旁,首次建成于魏启历1035年,是一幢高两层的北大陆古典风格建筑,千余年间多次受创修补,现作为国家历史博物馆对外开放。

旧国会大厦正面的卡拉维尔大道是历届总统举行就职典礼的地方。

详细信息:徐意志联邦国会大厦

警视厅大楼[编辑]

位于内城区漾河畔,竣工于魏启历2003年5月,是凯米斯崔城市警务的中心。地上建筑有18层,地下建筑有4层,是内城区少有的高层建筑。

隔河相望的就是国家安全大楼。

原警视厅办公楼位于北城区近工业区,现为北城区警察署的办公楼。

国家安全大楼[编辑]

位于漾河北端,与警视厅大楼隔河相望,也与警视厅大楼同期竣工,组成双子塔。地上建筑有18层,地下建筑有4层。

凯米斯崔赛马场[编辑]

凯米斯崔赛马场是徐意志联邦马术联合会辖下中央赛马场之一,也是联邦乃至全大陆最大的赛马场。位于北城漾河河畔,观众台朝南直接面向漾河,可以同时欣赏到赛马的英姿和美丽的河流风光。

以联邦杯为首,举行了很多大型比赛的凯米斯崔赛马场,是适合称为联邦赛马“脸面”的大型赛马场。路线是逆时针,草坪的1周距离是2083米,直线的长度是526米。宽度最大可达41米,非常宽。

起伏的构成也适合争夺冠军宝座的路线。从终点开始,从1个角到正面中间持续着高低差1.9米的长下坡,之后在3个角的前面,等待着高低差1.5米的上坡。上完第一个坡后,隔着短的平坦部分持续下坡,从4个角的前面再次出现若干上坡。而且,从直线、剩余460米地点到300米地点设置了第二个上坡路。与斐开赛马场和白欧赛马场相比,虽然坡度本身比较平缓,但高低差达到2米的这个坡后,也要跑300米才能到达终点。

与斐开赛马场等地方不同,因为曲线的半径很宽,所以在拐角处乱撞的可能性也很低。利用更加宽广的宽度,通过分开使用4个(A,B,C,D)的路线,谋求马场的伤痕的分散化。从各个方面来说,“混淆”的介入余地很小,可以说是马的能力容易直接反映的路线。

另外,障碍赛使用固定障碍的专用赛道进行争夺,但在每年2次的障碍重赏(联邦跳跃S、联邦跳跃)中,设置了难度比平时高的“重奖规格”障碍(大栅栏、大竹栅栏等)。

在没有赛事举行的日子,赛马博物馆会开放公众参观。马场有15,000坐位,可容纳225,000名观众。

详细信息:凯米斯崔赛马场

香草屋[编辑]

位于郊区的老城,离城区最繁华的地方有一段距离。但是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红瓦的香草屋才能和周围融为一体。在上个世纪的数次战争期间,香草屋侥幸逃过了一劫,成为老街乃至这个城市甚至于全国最著名的咖啡屋。

详细信息:香草屋

自然风景[编辑]

星耀平原[编辑]

凯米斯崔城整体坐落于星耀平原中央。每至7-10月的夜晚,前往星耀平原原野,只等清风那一拂面的温度。矢车菊盛开,璀璨的星光于银河闪耀,感受那宁静的时光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详细信息:星耀平原

星耀平原

穹河[编辑]

是一条人工河,修建时间不详,但估计是魏启历六世纪到八世纪之间。穹河连接了清河和漾河,穿过内城,将内城中曾经的王城所包围,是旧王城的护城河。

因为每到夜晚,点点星光就会撒在穹河之中,优雅的诗人们便将这条河称之为“银河苍穹之河”,也就是现在的穹河。

详细信息:穹河

清河[编辑]

清河是徐意志的两条母亲河之一。人们热爱着这条河流,因为清河里流淌的不仅是水,还有神话、传说、浪漫。一路浪漫,一路美景,清河流经的地方便是如此。

把目光看向清河流淌过的地方,那里有迷人的山峦、秀丽的河谷风光,城堡、宫殿和风情小镇聚集在此,这片地区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星耀平原,徐意志联邦共和国最美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个连空气中都流淌着浪漫的地方。

详细信息:清河

漾河[编辑]

漾河是徐意志的两条母亲河之一。一座又一座古镇沿着漾河排开,组成风情万种的漾河长廊,演绎着纯粹的生活。从古香古色的桁架居民建筑,到历史悠久的老城区,再到美食美酒和载歌载舞,人间天堂,莫过于此。

漾河沿岸山清水秀之景,也是一段繁华与战火交织的历史;漾河就像是历史的缩影,有自己的传奇故事。

详细信息:漾河

晶石反应塔[编辑]

罗盘[编辑]

于魏启历1805年首次建成,并在1850年和1902年扩建了两次,最后在第三次魏启大战中被摧毁,现在只剩下它的大理石塔基。罗盘在照片中是一个美丽的纯白色三角尖碑,是凯米斯崔的骄傲,现在罗盘的原址处是徐意志联邦国家博物馆

指南针[编辑]

位于北城郊区,邻近徐意志联邦科学院新院区。首建于魏启历1945年,并于2000年被修缮并在2006年扩建以适应与卡赦兰的对接。指南针的外观参考并延续了罗盘的设计,是一个美丽的四方碑样式,但是换用了更为明亮和现代的设计,由大理石基座和淡蓝色的吸光玻璃主体组成,顶部有可与卡赦兰对接的十字架方形接口。指南针不仅仅是一个晶石反应塔,还是重要的地标建筑,常年出现在各种旅游杂志中的必去之处名单之中,每年有数以十万计的游客前往指南针一睹真容。

天际线[编辑]

位于南城郊区,建于魏启历2010年,为供应南城新兴工业园区提供大量电力。蔚蓝色的四足尖塔高耸入云,高转化率的反应炉和专为低噪音设计的吸音材料让它成为了一个景点而非一座工业建筑。

“天际线”也常常作为航道塔使用,用于停泊偶尔来到于此的卡赦兰

历史[编辑]

凯米斯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魏启历7世纪初。她是由清河南岸的南城和清河与漾河两河之间的内城这两个居民区组成的。这两个居民区早在魏启历6世纪末就已经存在了。603年10月28日,在河两岸居民的努力下,两个小镇之间最终建成了一座坚固的石桥,从此两小镇最终合并在一起,并由此诞生了凯米斯崔——此一天也就是凯米斯崔的诞生日。至于那座石桥,它在千年的风雨之中仍然屹立不倒,存留至今。它的名字就叫做“凯米斯崔”,时至今日已经是这座城市的中心。

凯米斯崔坐落于魏启大陆的中心,也是魏启圣教正统派的中心,因此南来北往的各路商人和入侵者都对她产生了兴趣。自建城以来,凯米斯崔就与战斗这两个字深深地绑定。

起初的凯米斯崔只有木质城墙以及不多的守备力量。但随着北方狂热的龙骑士团,南方信仰映日河派的太阳骑士团,不时光临的土匪盗贼,以及摩拳擦掌的各路军阀和叛军,都对这座“大陆中心的明珠”垂涎三尺。随着时间的推移,凯米斯崔的城墙在成百上千次的围城战中被一次次摧毁以及重建。一路磕磕碰碰直到近代,凯米斯崔已经被迫修建了大陆最为宏伟和壮丽的城墙——配备了大型应力武器的星形棱堡以及高达二十米的洁白条石城墙,将整个城市分为了北城、南城以及内城。

第一次魏启大战爆发后,经过多年的动荡不安,护国公卡拉维尔·徐·次于1451年将白欧和凯米斯崔两座城市宣布为其治下之国都。此后,接连不断的自然灾害、瘟疫和战争一直阻碍着凯米斯崔的发展。直到魏启历16世纪,凯米斯崔的各个方面才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第二次魏启大战中,凯米斯崔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被改建为城市要塞,首次建成了最具北大陆典型风格的建筑,即现存联合纪念碑两旁的宏伟建筑群。

魏启历19世纪中期以来,凯米斯崔不但在经济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且人口也呈急遽上升的趋势,直到魏启历1850年,凯米斯崔已经有了超过50万的人口。

然而,第三次魏启大战徐意志内战的接连爆发,使得位于交战中心的凯米斯崔在东西联盟的你争我夺中被严重摧毁,尤其是北城工业区。

如今的凯米斯崔,已经从战争的硝烟中重新挺立,屹立于魏启大陆之上。她的繁华和自由,如今已悄然成为其新的代名词。

魏启历2015年,凯米斯崔市区总人口约为500万人,大凯米斯崔区的总人口数量超过1200万人。其中南城人口已经超过100万人,而北城是人口数量增长最快的区。


+ 展开画廊

  1. 详见徐意志内战“夜迁运动”。
  2. 比如魏启通讯社最初在凯米斯崔的办公楼。当然后来通讯社因为各种问题将总部迁到了白欧,这栋办公楼也随之转卖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