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济
总览[编辑]
诫济(Jieji),旧称“解析几何市”,冉青人民共和国西北部沿海港口城市,诫济省首府,全国第二大城市。“诫济”一名出自描写诫济刚建立时人们互帮互助的古诗词:“浮名虚利皆堪诫,众人相助难关济。”
诫济是共和国最重要的海港城市,也是全国第二大城市。诫济同时也是共和国最重要的军港,冉青人民解放军海军主要舰队驻扎在此的冉青人民共和国海军基地诫济基地。
自魏启历8世纪初期的一个小渔村建于此,而后由于贸易的发展,在燃华凌开创的黄金时代一跃而成为全大陆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并成为金融和贵金属交易的中心。
魏启历18世纪,该城市随着经济发展继续扩张,许多新的街坊与近郊住宅区逐渐形成,由于东部山区的挤压,新城区在西海岸形成了一条狭长的经济带。从魏启历19世纪开始,技术设施和建筑工业的发展让诫济有能力向东部的山区扩张,魏启历20世纪后,诫济的工业企业和新经济圈开始向经过大量建设的东部山区移动。作为冉青人民共和国第二大城市,从渔村到大都市的发展过程,经历了辉煌与破坏,以及三次魏启大战、内战和革命的洗礼,从一定程度上讲,她的历史也是冉国和燃炙民族历史的一个缩影。
截止魏启历2020年,诫济市区常住居民约350万人,都市圈人口约为500万人,是全国第二大城市。
布局[编辑]
诫济显得古老而极有味道。所有三层和四层的小楼房被红色、黄色、白色或是褐色精心地装饰着,楼房大都由木头和就近开采的大理石砌成,显得古韵古香。即使当地的人们几乎每隔几年就要给外墙重新刷漆,但岁月沉淀下来的痕迹也依旧很明显。在诫济,一般的楼房的门都十分狭小,仅能容得一个人走进,因为古时此地有一条奇怪的法律:门越大交纳的税就越多。无奈的人们只好将门尽量做小,却把窗户做得很大,家具什么的都从窗口吊运进出。所有小楼房的顶部,都有数个伸出来的铁钩子,以固定吊运物品所用的绳索。
在诫济的街道上,每隔几十米就可以看见一个红顶的八角方亭,因为方亭亦是诫济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里是人们社交的场所。诫济的街道上也到处悬挂着散发着橙色和红色温暖光芒的灯笼,这是因为燃炙族人崇拜火,而在古老的冉青教中,信徒们亦认为灯笼是仪式中火的一种神圣的形式,因此即使在今天,这些灯笼大多是由电或红晶石驱动的,但灯笼这个具象已经抽象为了燃炙人心中的一个不可替代的符号和象征。
诫济城市运河边的房屋大都建于伟大革命后的魏启历19世纪,多数为木质和红砖建筑,梯阶尖顶外型精致优雅。运河边的茶馆、酒吧、餐馆、礼品店鳞次栉比。在工艺品店里摆满了木屐和灯笼等传统手工艺品。有的店门面也以灯笼做装饰。
第三次魏启大战后,诫济市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许多公园和广场建于市郊,新的居民住宅也在那里建立,一般拥有更为宽敞明亮的空间、花园以及阳台。与此同时,大量旨在恢复城市中心风貌的私人机构建立起来。尽管他们的努力在如今看来已经有了不错的成效,城市的风貌得到了恢复,但他们的工作仍在延续。现市中心已经基本恢复了她黄金时代的原貌,并且成为了城市历史保护区。
景点与设施[编辑]
城市运河[编辑]
在诫济,密密的水道又将这些街巷一块一块地分割开来,成群的海鸥在水道和楼房间飞翔,在水里觅食的天鹅惬意地徜徉。
运河的水位几乎与街面持平,一艘艘小巧玲珑的船屋泊于岸边,这就是诫济一景——水上人家。这些船屋的主人大多为艺术家和作家以及一些浪漫的年轻人。
乘游船沿运河穿行于诫济的大街小巷,眼前掠过的是古老宁静的街道,古朴的建筑,花花绿绿的有轨电车,一座座造型各异的桥梁,碧绿的海水,漂亮的船屋,诱人的水上餐厅、水上茶馆、水上酒吧、水上咖啡屋。
诫济大学[编辑]
于魏启历1420年建校的诫济大学是冉青人民共和国最古老的大学,也是国内最顶尖的政法大学,在大陆也享有盛誉,被誉为“法学的殿堂”。
海韵茶馆[编辑]
一个半现代的二层独栋茶馆,坐落在湾边铜泥山腰上的低矮平民区内,背靠绿茵荫蔽的单行车道、一座正在搬迁的大学和几排八九层高的冉鲁晓夫楼,面朝大海。
据说海韵茶馆的这栋建筑早在燃炙共和国时期、伟大革命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而且在革命、战争和拆迁中幸运地屹立不倒,并且一直是一个茶馆——虽然运营人早就换了几批。
海韵茶馆相对窄小,其二楼是一个书房,一楼则摆了四张方桌、一个沏茶和烫酒的小间与一座画架。据说在任何时候前往海韵茶馆,都总能看见一个女孩在画半张未完成的画、一个冰晶石男性在处理茶叶,一只瑞米在院子里的藤椅上或温暖的窗户边打盹。
查阅:海韵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