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桶共和国
总览[编辑]
铁桶共和国(Republic of Kyetone),简称铁桶国,国名在北大陆文中另一解释为“柯叶桐”。位于中部大陆东部,约一半国土位于东部的铁桶半岛。西北部与徐意志联邦共和国有漫长的边境线,西南方与大旷帝国接壤,南部比邻文黄共和国联盟。东部为铁桶洋,北部和东部的铁桶半岛之间形成铁桶湾,是优良的深水港。铁桶共和国划分为5个大区,其下又分为28个省,省下分为市和镇。首都铁桶市。魏启历2070年,铁桶共和国人口约38.12亿,其中95%为芝渊族。
魏启历2048年11月,铁桶帝国政府军在第四次铁桶内战中败给反对派武装。11月14日,皇帝田铁·桶退位,帝国解体,铁桶共和国诞生,进入军阀混战时代。魏启历2051年1月,随着共和派将军阿洛斯·克方·铁扫除了境内的几乎所有割据势力,铁桶共和国正式获得统一,从此正式步入了共和时代。
属全大陆最不发达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依赖外援。因内战导致国内基础设施受损严重、人口过多、环境严重退化等对铁桶共和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物价飞涨,失业增加,民众生活困难。魏启历2070年国内生产总值约4.66万亿标准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23标准晶。但自内战后国际援助较多,政府治理能力较强,政局过渡平稳,战后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内经济正在稳步恢复中。
国家信息[编辑]
- 国旗、国徽 - 有待补充
- 国歌 - 《高原上的故乡》
- 国花 - 有待补充
- 国家象征 - 有待补充
- 政体 - 总统共和制
- 语言 - 北大陆语(70%)/映日河语(30%)
- 文字 - 北大陆文/映日河文
自然环境[编辑]
地理位置[编辑]
铁桶共和国鼎立于魏启大陆东部,纯净的长空高原之上,约一半国土位于东部的铁桶半岛。
西北部与徐意志联邦共和国有漫长的边境线,西南方与大旷帝国接壤,南部比邻文黄共和国联盟。
东部为铁桶洋,北部和东部的铁桶半岛之间形成铁桶湾,是优良的深水港。
地形地貌[编辑]
铁桶共和国多山地和丘陵,平原主要集中于东部的铁桶半岛和西部的长空高原。各种地形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比例是:高原草原及平原48%,山地及丘陵52%。可耕种土地约占国土面积的1/3。
铁桶共和国西部整体处于魏启大陆上最高大的长空高原,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由极高山和高原面组成,有“魏启最巨”之称。长空高原海拔高,不适合种植传统农作物,多作为牧场放牧。自西向东海拔一路走低,逐渐形成大量的丘陵和山地,东部的铁桶半岛多冲积平原,适合耕种,大规模的农业区也集中于此。
气候特征[编辑]
铁桶共和国东面环海,受洋流和季风影响,降雨量高,沿海地区夏季潮湿而炎热,冬季阴冷干燥,山区四季气温较为平均适宜。
人口和民族[编辑]
铁桶共和国是全大陆除逑龙帝国外第二大人口大国。
民族由芝渊族中的主体民族桶族和五个少数民族组成,占据全国人口的95%。
人口数量庞大,但因持续的内战,国内人口数量有明显的下降。魏启历2070年,经过二十年时间恢复元气的铁桶共和国政府进行了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全国人口普查,尽管统计数量不甚精确,但结果表明铁桶共和国人口约为38.12亿人,较魏启历2015年的统计结果下降约2亿人。这个结果表明内战中的死亡人数应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共和国成立后,以阿洛斯政府为代表的新一届铁桶共和国政府宣布将进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并以法律形式规定一夫一妻制。按照新政府颁布的法令,一对夫妻最多只能生育3个子女。一夫一妻制和计划生育政策虽然起步艰难、政府难以控制和监督,但已经开始收获了部分成效。
社会[编辑]
教育[编辑]
接手自旧铁桶帝国的铁桶共和国的基础教育是个烂摊子,教育水平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缺少基本教育设施和经费,是全大陆除逑龙帝国外教育水平最低的国家。
铁桶共和国虽然实施6年制义务教育,但是2060年调查结果显示,全国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不到50%,中等和高等院校入学率仅为26%和2%。成人识字率为49.7%。
全国共有6所大学和23所专科院校,但是水平很低。
铁桶大学,始建于1877年,位于铁桶共和国首都铁桶市,是铁桶共和国历史最悠久、颇具社会影响力的高校。在校学生3.5万人,女生约占20%。铁桶共和国国内长期的战争和混乱,给铁桶大学带来严重影响,绝大部分教员在这一时期离开了战乱中的铁桶大学,目前学校仍处在逐渐恢复阶段。
但是总的来说,因为有了徐意志联邦共和国和UPW的直接援助,铁桶共和国的教育水平比铁桶帝国时期高了不少。
科技[编辑]
铁桶共和国科技水平整体落后,无全国性科研机构,仅在一些政府部门下设初级水平的研究中心,但规模较小、资金匮乏、整体水平落后。除电讯产业较为发达外,基本上无高科技产业或商品进出口检验检疫等设施。
文化[编辑]
铁桶共和国曾拥有十分传统的文化,虽然这些文化曾经帮助铁桶帝国永攀高峰,但时至今日——他们需要改变,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魏启历21世纪前半叶,铁桶帝国在新任皇帝铁桶·田的带领下,进行了文化改良。然而虽然进行了开放的文化改良,然而传统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重男轻女、种族歧视、阶级歧视现象依然极其严重。
新政府上台后,禁止了传统姓名中的民族词,以减少民族身份,加强民族团结。
宗教[编辑]
铁桶共和国主流宗教是魏启圣教,其中大部分为一神派(约90%),剩余部分为正统派。两派水火不容,常常爆发激烈的冲突甚至战争。
曾经的铁桶帝国皇室信仰正统派,常常残酷镇压一神派信徒,并强迫信徒皈依正统派,这也是内战爆发的导火索。
经济[编辑]
铁桶共和国属全大陆最不发达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依赖外援。因内战导致国内基础设施受损严重、人口过多、环境严重退化等对铁桶共和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物价飞涨,失业增加,民众生活困难。
魏启历2070年国内生产总值约4.66万亿标准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1223标准晶。魏启历2060-2070年间年均GDP增速约15%,是全大陆GDP增速最快的国家,这十年也被民众称之为“黄金十年”。魏启历2070年后,铁桶共和国经济依旧保持着强劲的增长趋势。
自内战后国际援助较多,政府治理能力较强,政局过渡平稳,战后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内经济正在稳步恢复中。
农牧业[编辑]
铁桶共和国农村以山地为主,耕地缺乏,产量很低,但农业仍为海地主要经济部门,全国近2/3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由于基础设施薄弱,耕作技术落后,粮食不能自给,每年仍然需要耗费2亿多瓦郎外汇进口粮食。可耕地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其中80万平方公里为可灌溉地,但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有灌溉系统,因此,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扩展可灌溉地面积。此外,有少许种植园,约占可耕地面积10%,多由联邦公司经营咖啡和其他经济作物。由于人口压力,造成了由传统经济作物的生产,如咖啡、糖、可可等逐渐转向农作物的生产,如大米、玉米、高粱、小米和大豆。
铁桶共和国的农牧业在第三次魏启大战和接连的一百余年内战中被重创。冉青人民共和国和徐意志联邦共和国负责对其进行援助。口感很差、产量低的铁稻逐渐被来自冉国的高质量高产量的杂交水稻取代。冉国先免费赠送铁桶农民杂交水稻的种子,数年后待铁桶共和国几乎全部种植杂交水稻后,再收取费用,此时的铁桶农民早已离不开杂交水稻了,冉青人民共和国因此赚的盆满钵满。
工业[编辑]
刚从战争中恢复过来的铁桶共和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尽管政府大力鼓励外国和私人投资,但国内治安混乱,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使投资者望而却步。现实则简直是可以用一败涂地来形容,几乎没有任何形式的产业,就算是有也在连绵的战争中被摧毁殆尽。
大旷帝国对口援助了铁桶共和国的重工业,徐意志联邦共和国则援助的是轻工业。他们不是在做慈善,许多重要命脉产业的股份都落入了这些外国企业的手中——但是铁桶共和国的工业发展起来了。
自魏启历2060年起,铁桶共和国的总工业产值增速就达到了10%并保持相当的稳定性持续增长。
服务业[编辑]
铁桶共和国的服务行业主要包括商业、餐饮业、旅游业和交通电讯业。
旅游业收入是铁桶共和国外汇主要来源之一。自魏启历2048年1月第四次铁桶内战爆发后,外国旅游人数大降,从较为和平的魏启历2042年9月-2047年间的每年近50万人次,下跌到内战期间的年仅数千人次。内战结束后,新政府在旅游业领域进行了改革,据统计,随着铁桶共和国政局和社会的逐步稳定,魏启历2060—2070年度年均外国游客已超过100万人次。魏启历2070年,全国共有标准客房约2万间,正在稳步增长。
最有名的景点为长空高原和铁桶市旧城,每年吸引约50万人次的外国游客。
外国援助[编辑]
徐意志联邦共和国是铁桶共和国最大的援助国,占总援助额的53%,其中包括对农牧业科技、轻工业和基建的援助以及低息贷款。铁桶共和国的代价是被迫让出了部分命脉产业给予联邦企业,即使铁桶共和国并没有发展这些命脉产业的能力。
除此之外,冉青人民共和国负责对口援助其农牧业,派出农业专家指导其生产,并推广他们国家的杂交水稻。大旷帝国负责援助其工业,但趁机控股了一大部分工业企业。陈意志人民共和国联盟在经过内战后也恢复了对铁桶共和国的经济援助,但援助额远低于帝国时期。
行政区划[编辑]
铁桶共和国的首都为铁桶市,是一个临海的大型城市,保留着很多旧时代的建筑以及那个时代的建筑风格,这些建筑只是铁桶帝国昔日余晖的残渣——因为昔日余晖的大部分都在连年战火中被炸成了字面意义的“残渣”,现在的铁桶共和国正在尽力恢复这些建筑。
内战结束后,铁桶共和国新成立的国会将全国分为5个大区,其下又分为28个省,省下分为市和镇。五个大区分别是“中央大区”、“滨海大区”、“北湾大区”、“南湾大区”和“长空大区”。
区划详情[编辑]
中央大区 | |
---|---|
滨海大区 | |
南湾大区 | |
北湾大区 | |
长空大区 |
主要城市[编辑]
城市名 | 所属大区 | 行政级别 |
---|---|---|
铁桶市 | 中央大区 | 首都 |
哈比卡 | 中央大区 | 市 |
安达 | 滨海大区 | 首府 |
卡巴 | 滨海大区 | 市 |
卡拉达 | 南湾大区 | 首府 |
哈斯 | 南湾大区 | 市 |
德龙东桶 | 南湾大区 | 市 |
格达 | 北湾大区 | 首府 |
格里德 | 北湾大区 | 市 |
帕梅德 | 北湾大区 | 市 |
塔达 | 长空大区 | 首府 |
姆希德 | 长空大区 | 市 |
铁锄 | 长空大区 | 市 |
政治[编辑]
政府和宪法[编辑]
铁桶共和国现行宪法是2051年9月12日由徐意志联邦共和国帮助起草并通过的临时宪法,于2052年1月1日转为永久宪法。
铁桶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是总统,任期7年,最多连任一次。
议会[编辑]
铁桶共和国是一个总统共和制国家,实行两院制,由众议院(下议院)和参议院(上议院)组成,拥有制定法律、监督政府、通过预算、批准宣战等权力。两院议员通常都由选举产生并定期改选,两院都具有立法和监督行政的权力。
上下两院的组成和职权,有些方面是相同的,如两院议员一般均经选举产生并定期实行改选,两院都享有立法和监督行政的权力等等。但又各有若干差异。上议院通常较下议院更为保守,其议员当选资格有更多的限制,任期也较长。《铁桶共和国宪法》规定:议案必须经两院分别通过才能成立。因而上议院一般都有权拖延或否决下议院通过的决议,以牵制或抵消下议院的作用。
众议院共有600名议员,任期4年,采用两轮多数投票制,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每2年改选1/3。参议院共100席,由各自治共和国按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为6年,每3年改选1/2。
政党[编辑]
铁桶共和国政党被批评为橡皮图章政治。JRF常年为国会第一大党和执政党,反对党实力弱小。
- 夺回未来的圣战,右翼,75%
- 社会党,左翼,13%
- 人民党,右翼,12%
历任领导人[编辑]
魏启历2051年上台:阿洛斯·克方·铁
魏启历2065年上台:奥托·齐亚德
魏启历2079年上台:阿卡拉塔·罗曼德林
魏启历2093年上台:萨马·诺蒂卡斯
地缘政治[编辑]
徐意志联邦共和国在铁桶共和国境内有驻军。
胡意志帝国与铁桶共和国处于断交状态,关系非常恶劣。
大旷帝国和文黄共和国联盟对铁桶共和国重新开放边境,但仍然有边境管控。
奥薇邦妮联合王国宣布与铁桶共和国恢复外交关系。
冉青人民共和国谴责了徐意志联邦共和国,然后与铁桶共和国恢复外交关系。
陈意志帝国将铁桶共和国移出“经济管制名单”,但仍然列为高风险区。
逑龙帝国逑龙大帝吴逑龙宣布与铁桶共和国断交,即使没人在乎逑龙。
历史[编辑]
魏启历289年,铁桶帝国五大土著民族[1]集体反对因为寒流而迁徙至铁桶帝国内部的桶族。带有先进武器和科技的桶族轻而易举地征服了土著民族。
魏启历586年,铁桶帝国迎来了百年不遇的干旱。一个铁族僧侣趁机而起,掀起了大规模的暴动,最终被桶族统治者所镇压。
魏启历718年7月2日,徐意志帝国对铁桶帝国宣战,并将大军开入铁桶帝国境内,北大陆战争爆发。
魏启历724年4月,徐意志帝国成功吞并铁桶帝国并向以胡意志帝国和燃炙帝国为首的“北方联盟”宣战。
魏启历749年,“北方联盟”攻入凯米斯崔,铁桶帝国获得解放并赢得了北大陆战争的胜利。
魏启历1434年至1456年间的第一次魏启大战,铁桶帝国作为中立国未参与战争。
魏启历1691年,铁桶帝国加入由大旷帝国组织成立的东联盟。
魏启历1860年,第二次魏启大战爆发,作为东联盟成员国的铁桶帝国全程参与了这场战争。
魏启历1868年冬,包括铁桶帝国在内的东联盟宣布无条件投降。
魏启历1925年,大旷帝国连结铁桶帝国和文黄共和国联盟侵略了欧兰古谭斯帝国。
魏启历1940年春,大旷帝国、铁桶帝国以及文黄共和国联盟三国对北大陆三大国的全面侵略开始,标志着第三次魏启大战的全面爆发。
魏启历1948年,铁桶帝国在第三次魏启大战将近结束时宣布投降。铁桶帝国全国遭受了毁灭性打击,一蹶不振。
魏启历1949年,铁桶帝国边远山区一个深受压迫的名叫布朗基·铁的农夫率先带领全村铁族村民反抗铁桶帝国统治,要求铁族自治邦独立。随后其余三个少数民族自治邦内也相继爆发了不同程度的武装叛乱。这一年被认为是第三次铁桶内战爆发的开端。
魏启历2042年,在多方势力的推动和UPW秘书长沃林·徐·拉夫特的牵头下,JRF终于与铁桶帝国政府达成“永久停火协议”,第三次铁桶内战宣告结束。
魏启历2047年10月21日,铁桶帝国爆发反政府示威活动并于12月3日升级,随后反政府示威活动演变成了武装冲突。
魏启历2048年1月3日,地方军阀塔科马·哈利迪·桶在铁桶帝国西部城市塔达掀起叛乱,公开对抗铁桶帝国中央政府,第四次铁桶内战爆发。
魏启历2048年4月25日,以徐意志联邦共和国为主的联合部队开始对铁桶帝国政府发动军事行动。
魏启历2048年11月14日,JRF攻陷铁桶帝国皇宫,皇帝田铁·桶正式签署投降书,铁桶帝国从此不复存在。与此同时,铁桶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
魏启历2051年1月,随着共和派将军阿洛斯·克方·铁扫除了境内的几乎所有割据势力,铁桶共和国正式获得统一,从此正式步入了共和时代。
魏启历2051年6月,徐意志联邦共和国战斗部队撤出铁桶共和国,第四次铁桶内战宣告结束。
魏启历2055年12月,联合维和部队结束治安维护任务,撤出铁桶共和国。